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0年09月 > > 方军:回首SNS—技术的渗透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方军:回首SNS—技术的渗透

《创业邦》杂志 文/方军


近来,掀起一轮对SNS浪潮的回顾与反思,表现之一是对兴起于2005年前后的一批互联网应用,也就是所谓的“2005派”的叹息;表现之二是对中国的SNS收割者、集大成者腾讯的声讨;表现之三是如开心网、微博等仍在增长的热门SNS服务未来成长性的疑虑。SNS浪潮的兴起、高潮、失败、渗透,我一直是旁观者,从我看到的演变过程看,这是一幕精彩的技术渗透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反思。最重要的是,一项技术理念如何在众人(众多公司)的协作推动下变迁?


有一个背景值得先提一下,也就是移动互联网这项主要技术浪潮在积蓄着力量,目前也正处于众多新想法迸发的时期。Web2.0或SNS浪潮,是一波主要技术浪潮,堪比互联网之前一切信息化的所谓信息时代,堪比1997年至今一切互联网浪潮,SNS浪潮是社会关系在互联网上的映射。对它的反思与回顾,有助于我们观察随着移动带宽加大和移动设备智能化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


Web2.0或SNS浪潮大体上受两种思潮推动:一是网友自创内容,也就是UGC;二是社会关系映射。在大用户量的网络服务逐渐形成之后,还有一个主要针对架构的思潮,也就是Open API开放平台与“平台+APP”架构。但回顾这波混杂着互联网在美国和中国发展趋势的浪潮,还是很难发现有什么主要潮流,它是不断涌现、分化的过程。


SNS浪潮的第一波是以博客Blog为主体的UGC,社会关系映射是博主们通过友情链接、私下交流形成。诸如RSS烧制、阅读器等,从未真正进入主流。这一波的收割者是互联网门户,博客因极度匹配门户的媒体平台属性被轻松收割。但是,大型门户试图以此为内核建立所谓Web2.0个人门户,却没有任何人成功,其中门户中较为成功者是借此建立起自己的用户系统,为之后的竞争打下基础。


SNS真正被互联网巨头关注,则是第二波的Facebook和第三波的Twitter。Facebook和MySpace试图把社会关系全面映射到互联网,Twitter则是极度聚焦,把话语映射到互联网。Twitter可以被单独视为一波热潮,是因为它可以无缝转接到移动互联网。Facebook类的特点是功能极度复杂,以复杂和技术形成壁垒,并且通过向第三方开放API,增强了应用性,保持持续增长(把海量用户通过开放平台开放给第三方,吸引众多开发者,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下期专栏会继续探讨)。


“人-物-互动”架构是理解Web2.0的简单工具,各类互联网服务在三者中各有侧重,成功者则把三者贯通成整体。在“人-物-互动”架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Facebook和Twitter的成功,在这波浪潮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重点与亮点。


回顾看,中文互联网同样兴起于2005年前后的Web2.0应用中,一直稳定地成长,现在看很成功的,其实是两家看似野心不大的公司:以书为核心覆盖趣味人群的豆瓣,以城市餐饮为核心覆盖城市生活消费人群的大众点评网。这两家都以时间和聚焦累积成了自己的独特地位,不用担心强大竞争者的复制,而是否有更好的未来则取决于它们所投入的领域是否会有新一轮商业机会爆发。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