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0年04月 > > 方军:找寻失去的美感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方军:找寻失去的美感

  《创业邦》杂志专栏 文/方军


方军是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资深传媒人。


  中国的消费者,正从“生存”到“生活”,为之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也需要相应变化。被关注较多的是品牌,但或许更根本的,是设计,或追根到底,设计背后的美感。


  美感,是我们大多数所不具备,也甚少重视的。德国车背后的工业美,美国科技产品的科技美感,法国时装与奢侈品背后的奢华美,日本物品的生活美,这些和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无关。在企业与消费者都在求生存时,美感经常是最后的考量。但无法否认的是,美感,是我们所欣赏和热爱的产品的内在品质。


  中国传统是有美的。从一端看,传统中国的士人都是知美的,都是书法家与诗人,否则根本无法入仕为官。从另一端看,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曾说,“我的母亲是文盲,却从不是美盲。她选的衣料总是很好看,她善于搭配颜色……她利用各色零碎毛线给我织过一件杂色的毛衣,织了拆,拆了织,经过无数次编织,终于织成了别致美观的毛衣。”


  可惜在当下,追求设计与美感的,大多是异类,集中在一些和设计有特别关联的行业。美的教育中断是原因,生存压力是原因,整个社会缺乏创造美的能力亦是原因。追求美也常被认为,怎么如此较真?


  美,很简单,不高深,更不是艺术。中国台湾建筑师和美育倡导者汉宝德认为,把美和艺术混为一谈,美育受艺术的拖累,才一直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对便利店来说,店面整洁干净明亮就是美。但是,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的便利店,有多少能做到?让人感到亲切的服务,在我们周围,亦是一种难得的美。


  美,在心态中。有意识去发现与追求,才能看到美。春天来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一直在“闹”,但只有有心之人才能看见。中国社会,有着一种弥漫的焦虑,在商业界,则有着一股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急速与粗放。这二者,都经常影响我们的心态。美,要有从容,才能看到。


  美,在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中国台湾美学家蒋勋曾在新竹科技园区的电台持续讲述生活美学,他所谈的,就是“我们在吃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在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所有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去设计而和人产生情感关系的。我们住的房子是怎么被设计的?”从看似细碎的讲述中,他引导台湾科技业者去体会生活中点滴美感。他特别说明,这些“美”不需要太昂贵的价值,而是必须要用心。


  未来十年,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新商品、服务及体验,大多会与如何过美好生活有关。它们的创造者,是否了解和享受生活的精妙,可能会逐步凸显出重要度来。


  美感,也会随着社会演变。比如,在刚离开物品匮乏状态时,包装的精美被高度重视,但转入选择过多的物品富足状态后,物品本身、可使用的核心反而会被关注,物本身的美才是真的美。无印良品(MUJI)的创意总监田中一光在展望未来设计时就曾写道,“那种认为‘永远光滑闪亮的物品才是新的’的美感意识,连同‘稍微有细小划痕就退货或丢弃’的消费观念,将面临巨大的转变。”


  美感,本是常识。可惜,要不是被推到众人无法理解的程度,要不是众人忙于其他而无暇顾及,美慢慢变成稀缺。现在可能是一个时间点,设计与美感的重要度开始增加,然后到某一天,我们会发现,虽然美有很多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不美的事物无人问津。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