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2年12月 > > “碎步快跑”的南派VC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碎步快跑”的南派VC

  投资是个艺术活,不是粗活,浙商创投不会单独拍板投资,而是让那些浙江本土LP们参与决策。



  每周二上午半天时间是浙商创投的“天使/VC开放日”,陈孟越中、业务总裁刘冬秋、华晔宇右等高管会坐镇杭州公元大厦,跟企业做起码半小时的沟通。


  文 |刘岩 摄影 | 汪旭东


  投资圈内,有以“粗放投资、人海战术、高价抢项目、压根不做尽职调查”作为兵法的凶猛选手,也有温和谨慎投资的儒雅派别。靠募集民间资本起家的浙江浙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创投”),低调地卧身杭州,布局全国时显示出了截然不同的投资风格。他们极具绅士风度,守规矩,每笔投资都谨慎小心,被创业者评价为“从来没碰到过做尽职调查这么认真的”。这家投资机构最早投资的浙江本土企业喜临门、贝因美等都属于中后期案子,所以不少人有意无意将之划归到了PE阵营。


  当被问及浙商创投是PE还是VC时,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来都不说自己是PE(私募股权投资),我们是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从天使到VC,从成长期再到Pro-IPO的项目都在投,产业链条覆盖范围比较广,但投资成长期的项目比较多。团队刚成立时投资的几个案子多是临上市前的项目,但现在投资阶段已经往前移了,我们愿意陪企业一起成长。”


  在一次行业内的公开演讲中,陈越孟曾经指出:中国的创投发展还不到20年时间,如果纯粹做PE就没有回归创业投资的本质;今后几年,更多机构将回归VC,由“摘果子”转向“种果树”。浙商创投当然也不例外。


  今年,这家VC还做起了天使投资,成立了浙江第一支机构化天使基金,99%的资金均源自浙商创投的老LP(基金投资人)的投资收益。每周二上午半天时间为浙商创投的“天使/VC开放日”,陈越孟、浙商创投总裁徐汉杰、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等几位高层管理人员会坐镇浙商创投所在的杭州公元大厦,跟创业者进行面对面沟通,每个项目固定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没有特殊安排,陈越孟大部分时间都会出席现场。


  LP参与决策


  5年前,陈越孟放弃父亲经营了36年的家族企业惠康集团,跟同为浙商二代的徐汉杰、华晔宇一起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合伙制基金。“我们不是学院派,有做企业管理和创投的经验,更懂得做企业的难处。三位合伙人都是接地气的。如果自己不懂做企业,又怎样去指导企业?”陈越孟说。


  陈、华二人都毕业于中文系,徐曾创办过文化创意产业类公司。三位“文艺青年”在这个领域也成功投资了华策影视、中南卡通影视、华数传媒等公司,其中有几家已在国内上市。曾经并不为人看好的华策影视已经登陆创业板,为他们带来了10多倍的投资回报,而他们投资的一家图书发行类企业也有望成为图书第一股。


  2007年,浙商创投初次募集资金时,为了给投资者信心,陈越孟自己作为表率投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进去。今天,这个浙商二代团队管理着来自200多家浙商企业近100亿元的民间资本。他们的LP包括喜盈门集团、滨江集团、传化集团、惠康集团等数家浙江本土的明星企业,来自医药、消费、服装等各个行业,专业背景各有所长,有着多年的企业管理和运作经验,熟悉自己所在行业和相关领域,在判断项目质量和行业发展态势时更有发言权。


  为了发挥LP的实业背景优势,同时兼顾浙商参与投资的心理需求,他们在设计投资流程时,推出了一种不同于主流VC机构的决策机制:不是GP(基金管理人)拍板投资哪个项目,而是让LP参与决策。


  首先根据LP出资额度和行业属性等因素,为每支基金选出5名固定的LP代表和2名GP代表组成投委会。在投委会的决策环节,2/3投票通过才能最终达成投资。在项目决策中,LP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不是由GP说了算。陈越孟即是LP又是GP,拥有一票否决权。


  “有本事就把这个项目否定掉!”陈越孟经常带有“挑衅”意味地跟投委会成员开玩笑似的说这么一句话。“这不是威胁,我觉得大家要从多纬度来挑出项目的毛病,谁能把项目致命的毛病、经营风险等瑕疵挑出来,谁就是有本事。”陈越孟很开明。


  LP参与决策的好处在于,他们的利益跟基金的收益绑定在一起。“投资经理会有意无意地隐瞒企业缺陷,而LP不会有意去美化项目。”经过五年的运作,陈越孟发现这个曾为业界质疑的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控制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且并未影响投资效率。比如投资“华夏视联”,从接触到最后投资,只用了20天时间。“这20天不包括之前我们对行业的了解。之前我们也做了很多案头工作,非常仔细地研究过。”


  面对有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质疑的投委会成员,陈越孟每次都把前期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吃透项目,不刻意美化,舍得指出项目的劣势。在所投的40多个项目中,出现过四五个案子在投委会成员决策环节中实现全票通过但最终被陈越孟一票否决的情况。“比如,我们在进一步核实的过程中发现有家企业的主要客户在海外,尽调团队没办法核实,而且这家企业还存在一些政治风险。在感觉有点不踏实或吃不准的情况下,我们宁可选择放弃。”不过,目前为止,凡是上会的项目在当初都是百分之百通过的。[page]


  不拼规模,看基金综合收益率


  有数据显示,国内创投募集的资金中有30%源于浙江省。资源丰富、人脉关系强势的浙商创投募资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LP中确实有很强的号召力。他们的每支基金,老的LP数量能占50%。“投四五次的LP大有人在,最多的一个LP投了我们八九次。”陈越孟从未担心过自己的募资能力,他们今年上半年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2支基金的募集。


  浙商创投的资金全部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他们管理着近百亿人民币基金,可投资基金规模为30亿。跟同一时间发起的一些民营投资机构相比,浙商创投的基金规模确实并不算大。


  前两年资金市场活跃时,很多民间资本主动找上门要求投资浙商创投,均被陈越孟拒之门外。“我在浙江的募资能力肯定很强,但是我没做规模。一味追求规模会出现很多弊端,实在忙不过来。账面上资金过多时必然导致投资压力很大,然后便是为了项目而投项目。一个项目原本3000万可以拿下,非要投1个亿,这种项目投完后肯定要出问题。投资是个艺术活,不是粗活。”考虑到投资能力的问题,浙商创投一年最多做2支基金,70多人的团队每年投十一二个项目已是极限。今年投资的9个案子已经把他忙得团团转了。


  跟有些基金出手就投资三五个亿人民币的“阔绰”行为相比,浙商创投显得有些“吝啬”。他们大小项目都会投,但多数项目的投资额度相对减少,“今年的平均额度也就2000来万”。由此可见,他们的风格比较稳健,迈的步子小,每笔投资额度不算高;但步伐又相对快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着每月投资1个案子的速度。


  “不比规模,比单个项目成功率和单个基金的综合回报率,这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们最近几年投资了近40家企业,8家已经上市,12家等待过会。拿他们2008年成立的第一支基金海鹏基金来说,现在已经达到10倍的投资回报。据陈越孟透露,海鹏基金共投资了7家企业,5家上市,其中3家已退出,而未上市的2个早期项目溢价已分别达到10倍和30倍。对比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CVSource统计的一组数据:“2012年三季度,共有53家VC/PE机构通过26家企业的上市实现67笔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仅为2.73倍(将同华投资以56.56倍退出南大光电的案例剔除),连续创出新低”。由此可见海鹏基金的业绩。


  为了方便考评项目成功率,浙商创投内部会将项目分为优秀、达标、不合格三个等级。已经上市或未上市但发展速度高于预期的称为“优秀”,业绩呈现下滑的称为“不合格”,中间为“达标”。就目前的统计来看,项目优秀率达到60%,不良率只有5%。


  “我们投资的项目质量增长比较快,比行业平均水平快得多。也有一两家机构跟我们同期做的,管理基金规模比我们大,但项目质量不一定比我们高。”陈越孟要做就做精品。“这跟我们的基因有关系,我们几个人本身就是很务实,出发点不是为了赚一把钱或者为赚点管理费就走。人家做到200个亿,靠管理费就赚够了。”


  每家创投公司总会有几个明星项目,但作为一家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机构,陈越孟觉得应该讲究总体回报率。“毕竟非常爆发性的项目凤毛麟角,有三五倍的回报率都要投。”


  而且陈越孟不喜欢拿喜临门、贝因美、迪威视讯、华策影视等已经上市的案例说事儿。在他看来,最能反映浙商创投实力的是四维数码、博曼迪、衢州山茶油等早期项目。这几个项目在接受浙商创投的注资之后都呈现出了三五十倍的成长,陈越孟相信未来他们能成为浙商创投拿得出手的明星项目。


  尽职调查的学问



浙商创投在投委会中参考LP意见,但陈孟越有一票否决权。项目拿不准,宁可放弃


  浙商创投2007年11月成立之后,创投环境逐渐升温,用陈越孟的话来说,他们踩点踩得比较准,且会持续关注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疗等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比较小的领域。2010年~2011年间,当不少VC以十五六倍的价格疯抢项目时,浙商创投却异常冷静,甚至“敬而远之”,依然保持每月投资一个案子的速度。“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很认真地讨论过团购、电子商务这些热门东西,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纯粹互联网的东西没有太大价值。这样说人家又说我们事后诸葛亮,但这是事实。”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憨厚一笑。


  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对项目的独立判断,不盲从,不跟风,陈越孟一直强调稳健投资,宁可错过,不可投错。“错过一些项目也无所谓,永远会有好的项目等着你。”错过的肯定有,“现在回过头来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好几个案子根本就赚不到钱。”陈越孟自豪地告诉记者,浙商创投退出的案子中收益率从未出现过低至一两倍的情况。


  每周一的例会上,高层管理坐在一起,“过堂”20到30个项目,而拿去做尽职调查的项目顶多有2个。“就拿今年来说,每周做2个尽调,从未停止过。”每次尽职调查都有第三方介入。一个尽调下来,单浙商创投一方最起码要花掉10万块钱,这还不包括付给第三方尽调公司的费用。陈越孟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年最起码已对七八十个项目做过尽调,但最终只投资了9家企业。在尽调工作上,陈越孟相当舍得花钱。“多做尽调,对每个项目的感觉会更加准确一点,才能知道各类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投资的项目失误率才小。”


  哪怕是在对第二轮项目做尽职调查时,浙商创投也从不含糊。曾经有企业给他们尽调团队的评价是:“从来没碰到过做尽调像你们这么认真的。”


  陈越孟对尽调团队要求很高:“他们是独立的团队,会把所有的问题客观、公正地罗列出来的,指出哪些问题解决不了,哪些可以解决。”指出项目缺点便能获得奖励。陈越孟总结,LP决策机制既能控制项目风险,又尽量不错失项目;而激励机制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陈越孟承认每家机构的投资流程大同小异,但关键看能否执行到位。“制度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有胸怀。”在同事心目中,陈越孟是位包容、开放的领导,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对他说过的话提出质疑。如果有充分的理由,陈越孟就会虚心接受,这点也是陈越孟自认为身上的最大优点。


  “你要做到舍得拿着真金白银激励员工,不能一个人赚钱,要跟所有人分享。”在浙商创投内部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华策影视上市,一位投资经理收获数百万的奖金和期权。浙商创投所投资的项目采取跟个人中长期相捆绑的制度,只要真有本事,人人都能被提拔,包括新人。


  浙商创投的业务部门设置比较齐全,有投资管理部、投后部、风险管理部、管理研究部等多个部门,但陈越孟更重视的是投后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也由他亲自带队。陈越孟每一两个月都会参与被投企业的日常巡检工作,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巡检企业的财务报表,参与被投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他一直强调要把创投做成一种服务。


  “今后最起码还有二三十年时间,我肯定只做浙商创投一件事情,它是我后半辈子的事业,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希望能将浙商创投打造成为百年品牌。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