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王定标
不管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如何美化开放平台,其本质就是“商业竞争策略”。在传统商业中,开放平台也被广泛采用,大家常见的“购物广场”就是典型的“开放平台”,其特征是一个大型百货为核心,外加餐饮、生活服务和娱乐,商业目的是: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增加一站式服务能力,并通过商业地产经营获得更高利润,提高竞争能力。
互联网巨人门推出开放平台的心态大约有三种:进攻型;防守型;跟随型。
进攻型:开放平台的早期应用应该属于进攻型,Facebook和中国的人人网采用开放平台的理念就是考虑到提高SNS用户的粘度,更多的从其他网络应用中获取用户并留住用户。只不过人人网由于资金的问题,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开放平台”的理念。开放平台的大规模推广应该始于新浪微博的推广,新浪借微博和开放平台的理念,试图重新回到互联网的第一阵营,借开放平台而发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开放平台对于奇虎而言,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奇虎一直苦于无法回答“免费安全”的商业模式问题,长期含糊其辞,苹果APP的成功终于给敏锐的周鸿祎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奇虎商业模式找到了最理想的答案!开放平台理所当然的成为奇虎进攻的武器,并推动奇虎成功上市。
防守型:百度进入开放平台,应该是防守型的策略。百度开放平台缺少一个核心能力:用户关系。没有用户关系的开放平台是没有长期生命力的平台,只能是权益之计。同样的,淘宝开放平台更是如此了,完全集中在为淘宝的买家和卖家提供更好的体验,丝毫没有向非电子商务领域延伸的想法,更没有建立SNS的底层结构,这是典型的防守型策略。百度和淘宝如果不能尽快推出具有扩张能力的开放平台,其结果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