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2年05月 > > 魏武挥:收购?还是自己做?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魏武挥:收购?还是自己做?

  中国会出现像Facebook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这样的案例吗?


  《创业邦》杂志 文/魏武挥


  专栏作家介绍:


  魏武挥:新媒体观察员、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


  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是行内4月份的大新闻。一个媒体朋友在微博上戏问我说,国内IT圈是不是大把人要“羡慕嫉妒恨”了?说羡慕,13个人,18个月,做了一个移动App,就被人用10亿美元买了去,的确让人艳羡得紧。国内小型创业团队做出来的东西,但凡有点起色,巨头们不是斥资购买,而是跟风做一个,借助自己已有的规模,迅速将前者挤出局。


  我之所以用“通常的认识”这个词的原因在于,这一点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早在2004年,百度就用1190万和4万股百度股票收购了一个被公认为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的“hao123”导航站。以百度的实力,导航站的简单,做一个baidu123想必轻而易举。虽然hao123在网吧里占有重要的份额,但百度流量委实壮观,也不见得baidu123就一定会输给hao123。但百度还是出手收购了。


  业内骂声一般都是指向腾讯。就在我写这篇东西之时,还在微博上欣赏了一张新出炉的腾讯复制其他公司产品的信息图——因为最近网易控诉腾讯在移动新闻端上的抄袭,动静闹得很大。但其实腾讯并不是没有收购投资的动作,2011年,这个公司展开了四十多次并购和投资交易,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分。而和一般网民最为密切的一次并购,大概就是2010年将康盛收入囊中:后者的Discuz占据了中国BBS的半壁江山。近日盛大将旗下的吉胜科技卖给顺网科技是一个网吧业的大新闻,但在2011年11月份的时候,腾讯就用1.3亿的资金入股顺网成为第四大股东。


  故而,稍加理性地判断一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也不是个个都要去搞“抄袭”、“跟随”,不过它们对小型创业团队的收购不敢兴趣,倒是真的。但如果要说中国网络公司对人一点不感兴趣(海外公司收购案,收购人是主要目的之一),也不见得如此。在我看来,交易价格的确认,是具体操作环节上的一道障碍。而这道障碍,阻止了不少并购的发生。


  对一个目标公司,投资也好,并购也好,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就是:该目标公司的估值。特别对于Startup项目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收入产生,更遑论利润。于是,项目估值就需要和用户数、市场占有之类有关。这些数字,目标公司自己讲了不算,还得有第三方评测报告。而不得不说一句的是,虽然国内数字调研公司也不少了,但真要拿出点硬货来,委实难为了他们。


  估值的难以确认,造成了不少Startup项目无法获得被收购的机会。一来二往,几轮谈判下来,都无法最终敲定,这点时间,还真不如自己做一个。要知道,自家在考虑收购的时候,其他几个巨头,未必就不自己出手做。结果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我出钱收购没成,那个Startup团队做的玩意儿,被我的竞争对手的跟随产品给搞垮了。我再来跟随后者的,已无机会。


  回到Facebook收购Instagram,后者如果落入他人之手,对Facebook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有趣的是,就在这笔交易达成之前,Instagram的Android版本上线,瞬间就席卷了数百万下载量。Facebook再不下手而是自己慢慢倒腾一个,被Google拿下便大为不妙。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内外商圈考虑问题的逻辑区别:国内的考虑是我在谈收购,别人出手做,我就失了先手;国外的考虑是我在跟随做,别人出手收购,我失去先手。核心问题就是:到底是收购快,还是自己做快?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