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赢在中国”第二赛季的商业实战环节——“蒙牛义卖”活动中,选手李书文动用评委资源拉赞助,这被评委判定为违规操作。牛根生(蒙牛乳业董事长)等评委建议直接淘汰李书文,但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要求刀下留人,他最终得以继续参与比赛,乃至取得冠军。
这一事件在赛场内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总评委柳传志和宁高宁还是在决赛中都把票投给了李书文,柳当时给出的解释是:“你闯了这个红线,评委就可以让你下去。那天确实卖牛奶卖得太生动了,你们又是赢的那组,所以我看他们手下留情了,不然的话,那天的做法、说法实际是不合适的……今天我想投你的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只是一千万元的小小的投资而已。”
许多普通观众却不赞同总评委的这一选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争议?《赢在中国》的评委究竟以何种标准评价选手呢?
道德还是能力
有了这些行为,李书文还可以得冠军吗?这里有两种观点,一种偏向于“道德论”,如有评论称“比赛规则是所有选手的底线、红线”,“《赢在中国》把一个无视规矩和信用的人、一个早应该淘汰的人推选为冠军,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误导”;一种则属“能力论”,认为李书文有很强的能力,所以尽管他有“踩红线”的行为,但这一行为的性质还不足以影响他获得冠军。
在参加央视的一次《对话》节目时,柳传志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面对一个有道德但工作能力平庸的人和一个工作能力强但不太守规矩的人,选择哪一个来管理企业。柳的回答是:用那个工作能力强但不太守规矩的,然后找个人盯住他。这可以解释柳传志的人才观。
采访中,其他评委和选手对此也基本持包容态度。《赢在中国》第一赛季的获胜选手周宇表示:“评选时,我觉得评委40%是在看项目,60%是看人,看这个人的人品。选手有没有真正踩红线,一定要就事论事。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我们应该包容他,只要他改,可以原谅。”
对此,《赢在中国》海选评委、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璞的看法是:所有选手都是定性评价的、假设的,而不是严格的数据要求,“重要的是看你对他的道德要求是100分还是60分。如果道德水准高,但企业实战能力差怎么办?如果一个人道德水准60分,而企业实战能力强,两者相比,那企业可能会选择后者。”
这表明,相对于普通大众,企业界和创投界对选手道德水平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但是,一个诚信公平的环境毕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商业诚信公平环境的改善,这些情况会逐步走向规范化。
获得冠军后,李书文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事情已经过去了,评委当时要刀下留人,也就过了关。但是以后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要守规则。”
事实上,在整个比赛中,很多选手也一直在呼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第三季36强进12强时,符德坤被淘汰,他一度激动地要求评委重新考虑。评委俞敏洪则劝告他:“只有你的心是平的,你脚下的路才是平的。”《赢在中国》毕竟只是一个电视节目,何必太执着?
人还是项目
在面对不同选手带来的不同项目,评委又是如何做出衡量并最终进行裁决的呢?“人和项目的关系,就像马和鞍的关系。第一届比赛的获奖者不少最后都换了项目,这表明《赢在中国》看的还是人。”王璞表示。
针对外界对于有选手获胜后更换创业项目表示出的不理解,王璞解释说:“人和项目都要考虑,如果参赛时人是优秀的,项目也是过关的,那么至于他获奖后是否做原来的项目并不重要。”
由于评选时间较短,客观上给评委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只有很短时间近距离看选手,但看不到项目,所以70%~80%是看人。海选评委、优扬高尔夫网络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晖表示,“我们更多的是看人,看他的综合素质,对行业的认识,对市场的敏锐性和决断力,管理和执行力强不强。”至于对项目的判断,则是看它的市场需求、创新之处、商业模式、团队、技术门槛等。
《赢在中国》的评委主要有风险投资商和企业家组成。周晖认为,两者在评价选手时并没有本质区别,但企业家往往更看重过程,VC则希望去设定目标——我投多少钱,希望带来多少回报。
比赛中,评委们往往会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测试选手。王璞举例说:比如问选手“你用什么方法来激励你的团队?”这种情况下,有人会用“绩效目标”,有人会用“职责描述”,也可以“告诉他达到目标后的晋升空间”,或者通过“加强沟通、加强培训”,等等。“凭借多年的经验,在选手回答时,我可以看出他是在背教条,还是有感觉地在讲。”
当然,选手即使能讲得很好,也不一定在现实中就做得好。因此,项目组采取了辩论、沙盘演练、商业实战等环节,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一个选手的综合素质。一场接一场的比赛中,选手和评委之间的碰撞和互动,带来了很多思维的火花,选手就在这一过程里成长。
俞敏洪:创业是心的考试
“俞敏洪老师以最温柔的方式戳到每一个创业选手的心中的痛楚”,第三赛季《赢在中国》108强选手中被认为最“偏激”、最“冷漠”、最“硬”的符德坤这样说。能让背着蜗牛壳的选手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其独特之处。
俞敏洪告诉创业者,公平没有绝对性的,是流动性的,只在一个点上才能体现公平。如果一个创业者因为社会的原因,或者个人的原因产生了太多的不平,这个世界就会给他带来太多的不平坦,创业的道路就会永远是在山脉、丘陵中,也永远不可能走上创业的“高速公路”。俞敏洪说,“只有你心中是平的,脚下的创业路才会平,这个世界才会给你打开广阔的道路”。
荣誉也是创业选手要面对的一大考试。对待荣誉和名次,俞敏洪认为尽管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成功和成就,成长和创业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在学校里面过于注重名次的人,往往很少有成功的创业家,反而不介意名次的学生成为成功企业家的几率高很多。“成就,荣誉,名次,就像天边的彩云,当别人给你一片云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躺进去,躺进去就掉下来了,摔得粉身碎骨”。他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