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孙文海有了新身份。就在本刊策划“《创业邦》2008最具潜力的VC”评选活动之初,他仍是ePlanet Ventures的执行董事,评选揭晓之时,他已转身成为寰慧投资(GGV)的合伙人。
在VC这个不大的职业圈内,跳槽并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对于核心决策权在海外的基金而言。事实上,孙文海作为ePlanet Ventures第一名中国员工,至离职时已服务近6年之久。这次跳槽与他之前跨度颇大的职业转变相比,不过是为了寻找拥有更多自主空间的新机会,也在寻找最适合自己风格的基金。
寻找最合适的土壤
在孙文海新加入的寰慧投资中,有两位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和李宏玮都是在2005年时先后跳槽而来,他们分别来自德丰杰(DFJ)与集富(JAFCO)。
准备离开德丰杰时,符绩勋已是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总监,一共参与包括投资百度在内的十多个项目的他曾一度打算“独立”,与几个朋友成立新的基金,但最终接受了寰慧共同创始人之一吴家麟的邀请加入。
符绩勋与吴家麟已是老相识,他们曾在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共事5年。当时吴家麟在科技局下面创立了一支基金(即Venture TDF),符绩勋则是科技局投资部经理。直到2000年,吴家麟又创立了一支新基金(即GGV),符则加盟了德丰杰。
在符绩勋转投寰慧之前,同样来自新加坡的李宏玮也被吴家麟招揽过来。李吴二人相识于2002年,当时李宏玮服务于集富亚洲,正在组建团队的吴家麟向其发出邀请。直到2005年6月李宏玮跳槽之前,寰慧和集富亚洲还共同投资了包括新进半导体、大连海辉、兆日科技等数家公司。
李宏玮觉得,相对于集富亚洲略显保守的投资风格,GGV在看清方向后“放手一搏”的气魄才是吸引自己最大的魅力所在。她表示:“打牌的时候,如果整个局面对你更加有利时,你会不会追加赌注?GGV一定会。”
相形之下,徐传陞就很幸运,一下子就找到合适自己的基金和伙伴,并和自己的基金一块成长。2000年以董事身份加入Venture TDF中国投资基金的徐传陞(2003年升任合伙人),与汝林琪一道负责TDF在中国的投资业务,到2004年底Venture TDF III投资基本完成后,两人面临着方向选择。经过再三思考,汝、徐两人决定成立新的基金,并到美国募集了1.3亿美元,其中来自包括耶鲁和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基金,成立了“TDF Capital China Ⅱ L.P.”基金,Venture TDF更名为TDF Capital(上海华盈)。到2005年8月,李宏玮的前同事、集富亚洲原副总裁钟晓林作为合伙人加盟后,“TDF”这个名字又有了巧合的新意义(原是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的缩写),恰是汝(Tina Ju)、徐(David Su)和钟(Forrest Zhong)三人英文名字第一个字母的组合。2007年4月,华盈牵手美国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公司KPCB,后者宣布成立其首支海外基金——凯鹏华盈中国基金(KPCB China)。基金平台大了,自己的舞台也更大了。
智基创投的吕强的经历也较典型,智基是他进入创投行业后第一家基金,这一呆就是7年多,这段时间也是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就是在智基中通过默默努力的积累,一步一步从普通的投资经理升为合伙人,他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基慢慢壮大的过程。
2000年他加入智基时,公司只有三个人——陈友忠、吕强和一个秘书,真正做项目的只有陈友忠、吕强两个人,从这一年起吕强几乎参与了公司的所有项目。但在2002年前后,国内投资环境并不看好,智基甚至关闭了北京办事处。“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在美国其实很成熟,但是在中国比较新,行业本身难免上上下下,行业我是长期看好的,几十年内都有得做。”吕强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吕强的功劳和辛苦被陈友忠看在眼里,他也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为合伙人。
而2005年博士尚未毕业就加入NEA的蒋晓冬则认为自己不是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痴迷于NEA特有的企业文化:既有大学教授,也有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甚至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是他们都没有架子,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而纯粹。蒋晓冬说:“我太喜欢这种气氛了!他们当中有10多人都做了15年以上,根本没有想离开,我想这就是NEA的魅力所在!”几个星期前,他被提升为NEA迄今最年轻的合伙人。
投资银行Vs.企业出身
熟悉创投行业的人,都比较清楚,这个行业的主流是两类出身的人,一类是从投资银行,一类是从企业,尤其是一些技术类型的企业。
1995年李宏玮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新加坡加入航空航天科技部工程发展中心,成为一名系统工程师,主导战斗机升级工作。战斗机升级的目的是让它更具攻击力,这项工作难度高且风险巨大。几年工作下来,李宏玮至今认为这是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后李宏玮又选择回到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攻读MBA。2001年毕业时她是同级学生里惟一被摩根士丹利录取者,但投行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李宏玮称那段时间里甚至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一年后,她转入VC行业,加盟集富亚洲。
与李宏玮一样,不少VC从业者都有投行工作背景。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总监及首席代表叶冠泰之前曾任职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刚刚加入寰慧投资的孙文海也有投行经历。
1995年机电专业毕业的孙文海先在一家国企做了4年工程师,后经过MBA学习后进入中金公司从事投行工作。但他觉得投行更像“青春饭”,除了脑力之外还需要很多体力支出,如熬夜准备材料以及与客户搞好关系等,不是可以一辈子去从事的事业。于是孙文海又在一个师姐的介绍下转入VC行业, 并认为更适合自己的特点,是其“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2007年刚刚转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出任副总裁的徐峥也是“投行派”中的一员,只不过他在这两种行业之间没有实现直接跳转,甚至又去企业里转了一圈。
早年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毕业后,徐峥直接进入投行工作,但他认为投行看企业时只是雾里看花,站在市场推广者的角度想办法把项目推销出去,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浩辰传媒(IT168)担任CFO。在此期间,徐峥成功帮助浩辰传媒获得了1,200美元融资,投行工作经验积累帮了他的大忙。
融资期间,徐峥开始跟很多风险投资进行接触,其中便包括因为投资了新浪而在中国名气很大的华登。尽管华登最后没有向IT168投资,但徐峥跟他们有了很多交流沟通,在投资理念和价值判断上都很认同,交易没做成却成了好朋友。
徐峥觉得“比较守业”的CFO职位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比较有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他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又顺势加入VC行业。当然,他认为CFO的职业经历对自己后来的工作不无裨益,“如果做过CFO,都会比较理解企业,对了解你要投资的这个企业有很大的帮助。看待企业的问题比较深刻,会更清楚公司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关注。”
目前担任赛富(SAIF)投资基金合伙人的羊东,在进入VC行业之前也有数年的投行经历。他1997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直接进入美林证券,后又服务于所罗门美邦(现花旗集团投资银行部),直到2000年加入软银中国。
具有比较长的产业工作背景的人,在创投行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解产业、懂得运营,是他们最大优势。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国际性大公司担任高管,对企业的管理、财务、市场,运营比较熟悉,对行业发展也比较了解;还有些人自己直接创立过公司,对创业企业的了解更加深厚。
美国红点投资的中国区负责人袁文达,原是iTelco通讯公司创办人并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Opentel通讯公司创办人。NEA合伙人蒋晓东在加入NEA前,在美国ONStor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广工作。此前,在IBM沃森研究中心从事智能人际交互的研究。正是丰富的产业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在投资相应或者相关领域时得心应手。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骁军在2004年加入IDGVC前,主要从事技术类工作。作为NASDAQ两家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曾参与并领导了多个芯片的设计与开发。也曾就职于美国Airvana Networks公司,负责该公司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扩展。
“在博通公司及迈威尔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虽然不是自己创业,但作为公司最早一批员工,见证了公司从小到大,直到上市的创业历程,后来自己也创业过。这些经历使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如在不同阶段,公司会面临哪些问题。
人生规划明确
与那些不断寻求变化的人相比,联想投资执行董事王俊峰的职业经历要略显简单。1995年7月,从兰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只身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光华木材厂制胶车间当上了一名化学工程师。
“大学期间,自己确实很喜欢化学,但到工厂后,发觉现实与梦想间存在较大落差。”在国企上班混日子的现实,让王俊峰觉得“当化学家的梦想是不可能了”,于是转行就成了当时的他的一个现实考虑。“当时,自己很喜欢IT,甚至可以说有点迷恋。”
笑称“连每期《北京青年报》中缝上二手电脑的行情都不放过”的王俊峰,终于在1997年初如愿进入了联想集团,迈入IT业大门。凭借自己的努力,4年后王俊峰已升至联想集团大客户部副总经理职位。
“但有一天早上起床后,突然觉得特别累,想离开一段时间去充电、休息一下,当时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尤其当工作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挣扎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王俊峰这样向记者描述当初自己的状态,随后他决定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攻读MBA。
出国留学期间,王俊峰认识了一位朋友,此人工作兼有个人投资与财务顾问的性质。从他那里王俊峰慢慢知道了风险投资业内的一些事情,还一起去谈过项目,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当时刚好学校开设了一门这方面的课,叫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请两个加拿大的风险投资家来讲的,我就跑去旁听。发现这门课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两个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讨论一些最新发生的投资案例。”
2003年7月,王俊峰回国过暑假,当时正赶上“非典”,“哪里也去不了,无所事事,就托一位联想的老同事向联想投资打听,看有没有实习的机会。后来,联想投资的人面试了我两个小时,第二天就通知来实习了。”
王俊峰被分在了负责传统行业的一个小组工作。“期间,我也在市场上抓了几个项目回来。公司可能觉得我有这方面的潜力,两个月实习期满离开时,负责人告诉我,毕业后如果考虑移民,就留在那边。如果要回到国内,而且想选择投资行业,可以考虑回来。当年底,我就决定重回联想。”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骁军几乎同期(2002年~2004年)在沃顿商学院读MBA,并开始对金融领域产生兴趣,加上此前自己的一些技术从业经历,最终促使他在毕业后选择了IDG,进入VC行业。
智基创投的经营合伙人吕强也是在商学院学习期间(1998~1999年),对风险投资产生兴趣的,因为当时正值互联网第一波高峰,而他发现美国五大互联网公司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身影。毕业后,吕强一直寻找相关机会,终于在2000年,从当时供职的德隆跳到了智基创投。
缘分使然
华登副总裁王一敏同样是在海外读完MBA学位后进入VC行业的,而与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她高中毕业后就到美国念大学。喜欢跟人交流的她一开始选择了心理学专业,但后来又担心这辈子都要跟疯子或者病态者打交道,王一敏又转到了差异巨大的电信专业学习。
1999年大学毕业后,王一敏加入爱立信,负责亚太区的移动数据业务。直到2002年,她又回到美国,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MBA。
2004年底,一位朋友将临近毕业、正在找工作的王一敏推荐给了华登,而当时她对华登还一无所知。直到3个月后,王一敏终于收到了与华登董事长陈立武的见面邀约,这次见面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陈立武非常直白的告诉她,华登现在不招人,只是为了给好朋友面子才见一面。王一敏也索性以轻松的心态与陈交谈。“可能是因为没有负担,大家都很放松”,他们俩居然聊了一个多小时,觉得很谈得来。
陈立武随之改变了对王一敏的看法和态度,当天下午就安排她参加了很多会议,一次并没被当真的面试居然迅速变成了认真的选择。2005年1月,王一敏正式加入华登,她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缘分。
其实,对于每一个进入VC行业,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从业者而言,种种选择不都是缘分吗?在合适的时间,加入合适的机构,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着别人。世界就因此而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