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春天生机盎然,在很多人眼里它的生机是和创业板联系在一起的。“深交所对创业板的推出很积极,经常和我们联系,”达晨创投常务副总裁肖冰说。和肖冰一样,国内大型券商都陆续接到深交所打来的询问电话。“交易所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摸底,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创业板在启动伊始就可能形成较大规模。”深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
其实,投资机构、投行、中介机构等早就蠢蠢欲动,对创业板的热情绝不亚于急于融资的中小企业,尽管创业板企业的融资规模都会偏小。
“创业板出来后,很多公司都想上,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介机构都很高兴。”拓尔思总裁施水才笑着说,“这是赚钱的机会。”从去年底这些机构就陆续进入很多企业,开始为准备上市提供服务了。
金杜律师事务所是达晨创投的长期合作伙伴,为了迎接创业板的推出,金杜律师事务所已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进行创业板市场基础知识及创业板规则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对投资者进行教育等。
“这就是创业板的产业链,现在这个产业链很火爆。”肖冰说。
VC不仅仅得到退出通道
创业板出来之后本土VC无疑会有更多选择。来自台湾的华鸿创投王岑认为,这对本土创投是个很好的机会,“退出的通道增多,时间上也更加便捷。”据了解,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资本利用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IPO实现退出。
“之前,我们本土VC的惟一出路在中小板,所以只能循着他们偏好的思路去选项目,投行也是如此。出于安全考虑,什么项目容易上就去找什么样的项目,为此我们舍掉了很多优秀的目标企业。”肖冰不无遗憾地说,创业板的即将出台对他来说完全是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他能按自己的选择标准投资一些新的项目。
同为本土投资机构的代表,深创投也在积极备战,已经筛选11家,还在不断接触新的项目。情景是如此的相似,10年前的那波创业板热潮中,在深交所和深圳市政府筛选的23家“创业板上市”储备企业中,深创投就参与投资了其中的18家。
创业板的推出直接刺激着创投公司重点投资于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诸如深港产学研创投、IBM中国投资基金等机构都在主抓一批创业板储备项目,创投机构间的竞争因此也会更加激烈。
可以预见的是,创业板推出后,一大批新的创投机构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实力强大、成功投资过中小企业的创投机构将会获得迅速发展,甚至将出现行业整合,经过行业的洗牌,中国将出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创投机构。对这一观点肖冰表示认同,他还透露,因为前期储备了很多上市资源,达晨创投可以在这场战争中休整一下,眼下他正打算投资一些早期阶段的企业。
创业板的推出对达晨创投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多了条通路。之前因为困惑于中小板的上市标准,肖冰不敢投太早期的项目,不敢投很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情形在以后都将得到改变。“创业板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主战场了。”达晨创投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只做针对创业板的项目,团队成员会是一些有技术背景的、或者早期项目经验比较多的人员,这些人将在2008年把达晨创投20%~30%的资金投向早期项目。如果说以前达晨创投对企业有盈利指标要求,那么以后也许暂时亏损的企业都能进行投资,因为创业板要求低,只要是真正有创新、高成长的企业都有可能成功上市。“这对我们决策层也是一个挑战。以前我们只是一个财务投资者,以后我们的身份不同了。”肖冰踌躇满志。
大小券商算盘各不同
“服从领导的指挥,根据监管层沟通的意见,我只需抓紧时间为我的项目准备申报材料,创业板一推出我们就申报上去。”长城证券保荐人刘斌最近非常忙碌。就像创业板提倡的“2高6新”,刘斌手上的项目企业大抵超不出IT、软件、生物制药等这些概念。
目前,多家券商都在加紧创业板的项目储备。中小型券商手中拟上市公司普遍有十多家,而一些大券商囤积的上市资源则高达30家以上。就像长城证券一样,许多券商已经对一些企业完成了上市辅导,等创业板规则出来就可上报申请。
对创业板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斌之前的工作程序。创业板这种模式和主板的模式不同,券商在创业板上的单个项目上获得的收入相对要低一些,以前在大盘股或者大额融资按照1.5%的融资承销费下限也可以轻易拿到近亿元的收入,现在发行小的创业板项目按照3%的承销费用上限加上几百万的保荐费也不过千万元出头,这对券商的吸引力并不大。
尤其让大券商把业务重心放在创业板是不太现实的。虽然为抢夺创业板项目,很多公司高价招揽保荐人,但这不过是任何一个券商都不愿意作为旁观者,眼睁睁着别人瓜分了这个市场。“我感觉将来创业板会是将来中小券商争夺很厉害的一个板块。”刘斌说。
国金证券研究所唐兆锋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研究所就开始研究相关企业,发布相应报告。不少券商亦积极深入二线城市,挖掘创业板项目。仅在浙江永康一个县级城市,包括浙商证券、长江证券、申万、德邦以及长城证券等多家券商都在积极寻找项目。
但很多券商们真正在意的不仅仅是能从每个项目中获得的千万左右的收入。相对于小型券商的全力以赴备战创业板,大型券商这些天则在为上报中小板项目奔波。但这并非代表他们不重视创业板,而是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抢跑。正如刘斌所言,随着创业板的发展,可能会和券商的直接投资业务结合起来,券商可以参与直投一部分,上市保荐也仍然是这家券商,如果投资券商的中立性不够,那么还可以再外聘一个券商。
直接投资业务是指对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权进行投资,并通过以后企业上市或购并时退出获取收益。就像摩根士丹利当年在蒙牛乳业身上赚到的巨额利润,正是依靠着直接投资,而后在上市后套现。目前,国内的券商直投业务事实上已经开闸,但出于谨慎的考虑,证监会在试点期间只给中金和中信两家券商颁发了直投业务牌照。而这两家券商都是通过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的形式开展直投业务。“关于直投这一块大多数券商都在探索中。”刘斌说。
2006~2007年创投支持的IPO退出交易上市地点比较:
上市地点 | 2007年 笔数 | 比例(%) | 2006年 笔数 | 比例(%) |
深圳中小板 | 42 | 42.0 | 16 | 53.3 |
纳斯达克 | 27 | 27.0 | 7 | 23.3 |
纽约交易所 | 11 | 11.0 | 0 | 0.0 |
香港主板 | 11 | 11.0 | 1 | 3.3 |
香港创业板 | 3 | 3.0 | 1 | 3.3 |
韩国创业板 | 2 | 2.0 | 0 | 0.0 |
日本Mothers | 2 | 2.0 | 0 | 0.0 |
上海交易所 | 1 | 1.0 | 0 | 0.0 |
新加坡主板 | 1 | 1.0 | 4 | 13.3 |
新加坡创业板 | 0 | 0.0 | 1 | 3.3 |
总计 | 100 | 100 | 3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