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明君
“金沙江实际上就是长江上游那一段,这也体现了我们公司的投资特点,就是在中国投资早期的创业企业。”7月的一天下午,在上海的一场针对创业者的融资培训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潘晓峰的这番开场白引起台下创业者的轻微骚动,大多数人开始正襟危坐。
金沙江创投是现在国内极少专注于早期企业的投资机构之一,目前管理着三支基金,总规模大约6.8亿美元,“99%都投在早期的创业企业。”潘晓峰表示。
“创业型”团队
虽然正式成立于2004年,不过金沙江的一些创始人很早就开始酝酿组成团队,进入创投领域。董事总经理伍伸俊于1988年加入北电网络,1993年回到国内负责其在中国的投资业务,曾先后帮助北电建起了几家合资公司。1995年,潘晓峰也加入了北电网络,在其中一家合资公司担任高管,因此结识了伍伸俊。
“Richard(伍伸俊)一直想做投资。”1999年,在北电做了多年投资业务的伍伸俊开始和潘晓峰一起研究独立做投资的机会,“市场有了,国内也逐渐有了人才,把国外的模式引进来,我们觉得应该有机会。”不过由于2000年后互联网开始泡沫化,两人转而共同创立了亚洲无线科技,从事无线增值服务。进入2003年,互联网出现回暖迹象,他们再度探讨做投资的可能性,并着手搭建团队。
金沙江另外一名董事总经理丁健是亚信科技的创始人,由于同处通信行业,因而早与潘晓峰和伍伸俊相熟。和伍伸俊一样,丁健很早就有做投资人的打算,1999年便计划和亚信的投资人冯波一起从事风险投资,但由于当时另外一名创始人田溯宁要离开亚信,丁健只能选择留下。不过,丁健一直没有放弃对投资的兴趣,在加入金沙江以前,就已经开始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一些项目,并希望找到合适的平台。
林仁俊则是被伍伸俊“游说”而来,他曾在美国创业,先后创办了三家互联网软件公司。2003年,林仁俊帮助新加坡政府进行一项研究——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新加坡将有哪些机遇。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伍伸俊。结果在伍伸俊的多番邀请下,林仁俊也加入了金沙江。
专注与帮助
“除了专门投早期,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很看重技术创新的因素。”潘晓峰认为,金沙江定位为做“可复制、可持续”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这也反映了金沙江理性的投资心态,“我们不要求很快就能看到回报,企业成长一般需要七、八年,只要选对企业,就让它的价值逐步成长。”
这种定位与金沙江的几位创始人的背景不无相关,几乎每人都有过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领域的创业经历。“我们都体验过创业,经历过其中的沟沟坎坎、起起落落,比较能理解创业者不同阶段的需求。”
金沙江的几位创始人都只聚焦于自己熟悉的行业,“我们专注于这个领域,有钱了不去做地产,不去做更赚钱的生意”。毕业于浙江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潘晓峰更多关注汽车、清洁能源等工程类项目,曾先后投资了晶能光电、惠德时代等公司;丁健专注于互联网、无线和新媒体领域;伍伸俊则主要看一些软件、互联网领域的项目。
他们以前的经验教训也能帮助所投资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丁健在谈到自己的转行时就曾表示:“可能我犯的错误、失败的经验比别人多,这也是一种竞争优势,我不希望看到后来的创业者再走我曾走过的弯路。”
而伍伸俊甚至认为,金沙江的出现逐渐改变了VC这个行业的一些观念,在金沙江树立了“创而优则投”的典范后,很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中出现了一些成功创业者或者具有公司管理实务经验的高管。
创业者要学会沟通
目前,金沙江总共投资了近30个早期项目,三分之一在无线互联网领域,还有三分之一集中在微电子领域,剩下的则集中在汽车和清洁技术领域。一般而言,从投资的角度看,所谓“早期”可以分为天使投资阶段(Angel round)、种子期(Seed round)和早期(Early stage)三个阶段。潘晓峰认为,这三个阶段存在一些重合,“早期就是差不多已经有一个可以展示给别人看的产品”,但还处于产品没有完善、不能拿去在市场上验证的不上不下的阶段,这时企业往往最需要钱。
潘晓峰鼓励处于早期的创业企业要多跟投资人接触,“不要犹豫,不要觉得自己太早、太弱,你来接触,我们会给你一些反馈,这会有很大帮助”。他认为与投资机构最有效的联络方式是利用电子邮件,因为投资人很忙,不方便接听电话,而且电话里很难讲清楚。
但是,发送邮件也很需要技巧。潘晓峰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电子邮件,其中会有超过1/3是创业者发来的融资需求,很多人的邮件没有任何正文内容,只是在附件中贴上商业计划书,“我不喜欢这样的邮件,很不方便投资人进行有效的筛选。”他认为,创业者可以在邮件正文中用很简明的几句话说清项目的要点和融资需求,就会提高投资人打开附件的可能性,而商业计划书也不要写得太长,能说明问题就够了。
美国的投资界有句名言,“纳斯达克是什么样的公司都能够上市的地方”。潘晓峰也认为,什么样的公司都能融到钱,关键是向谁去融、融多少,“你必须告诉投资人,他投资以后你会做出什么来,如果你一步步都做到了,就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