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鹏华盈创始合伙人钟晓林
为了减少退出时的潜在麻烦,很多外资VC向来都对国资背景的企业采取回避态度,而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下称“KPCB”)创始合伙人钟晓林博士对此并不是特别介意。他一直很关注清洁科技领域的企业,并寻找在关键部件上有核心研发能力的风电设备企业。通过中介结构,钟晓林2007年接触到了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腾”),这家生产风电叶片的企业大股东是国企中航集团,当时已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增长速度很快。“惠腾有技术研发优势,跟我们的想法很一致,即使有国资背景,但我们觉得这些背景反而能帮助公司保持技术领先。”
2007年12月底,当风力发电机组厂商金风科技(SZ 002202)上市时,其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惠腾开始受到外界关注。从2004年~2007年间,惠腾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000多万元增长到12.62亿元,净利润则增长了29.2倍。时至今日,除了高速增长的表象,这家本土最大、全球规模第二的风电叶片供应商看起来依然神秘,总经理张自国很少为外界所知。
研发领先 提前卡位
从风电叶片的市场需求和惠腾研发进程之间的变动,或许更有助于发现惠腾的增长策略。2003年~2005年,国内风电场主流风机是600KW,2005年后750KW风机开始普及,而2008年后1.5MW成为主力机型。惠腾的产品推出步骤则是:2001年完成第一批600KW风电叶片的研发生产,2003年750KW风电叶片正式投放,2005年自主成功研制1.5MW风电叶片。对于每一个阶段的主流产品,惠腾都至少提前两年做好了准备,这一策略使得惠腾在600KW、700 KW风电叶片国内市场占有率上达到了90%以上。“最便宜的材料,最可靠的技术,同样的产品,能做到成本低,又保证可靠性。”钟晓林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惠腾虽然不是全球同行中利润和规模最大的,但利润率最高,国外很多厂家的成本比较高,大都亏损。”
提前卡位的原因正缘于惠腾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对于许多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风电设备企业来说,其研发策略或许更值得借鉴。在成立之初,惠腾的股东有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这家企业生产航空螺旋桨的背景为惠腾转向风电叶片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空气动力学、复合材料方面很有积累”。直到今天,风电设备人才都极度缺乏,而惠腾8年前就从母公司那里获得了一支强大的内部研发团队。此外,公司还与北航、南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直升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占领先机,就能少走弯路。”钟晓林直言。
由于兆瓦级的大功率叶片制造技术几乎都掌握在西方公司手中,惠腾又着手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2004年,惠腾开始研制并批量生产MW级风电叶片,并在同年与世界大型风机制造商德国Nordex公司在“1.3MW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研制”项目上进行了合作,成为Nordex公司在国内惟一一家大功率风电叶片供货商。
通过这类合作,惠腾在产品研发意识上明显领先于国内对手,新产品开发周期也越来越短。2007年10月,惠腾的2MW叶片下线,2008年11月2.5MW叶片下线,一个月后3MW叶片下线。目前,惠腾已是国内风叶产品型号最全的企业。
同时,惠腾在复合材料、设计咨询、风电设计软件等方面也加强了与欧洲知名风电公司的合作。惠腾先后于与风电强国荷兰著名的叶片复合材料设计公司CTC、风电技术公司荷兰WMC技术中心、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英国著名风电咨询公司Garrad Hassan、比利时的动力学分析软件和设计优化软件公司NUMECA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际企业合作,正是很多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厂商后来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而采取的策略。
受益于客户和投资人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大客户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金风科技之于惠腾就是如此。从2004年~2007年上半年,惠腾连续3年成为金风科技独家叶片供应商,占其零部件采购总额的比例均超过20%,采购额分别为4,290万元、1.1亿元、3.4亿元,2007年上半年则达到2.5亿元。风机整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一直是风能设备企业的一大挑战,而零部件厂商在这种关系里相对是被动的弱者。“大部分整机厂商都急功近利,从国外引进技术就开始组装,巴不得连螺丝都进口。”钟晓林分析称。而惠腾与金风的合作却较为顺利。“惠腾做得比较早,后续服务比较完善,得到了认可,双方合作进入良性循环。” 早在2005年,惠腾与金风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起在包头建立了风电产业园。
惠腾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碰到一些麻烦。因为风机叶片是非常规尺寸产品,比如1.3MW风电叶片长29米、1.5MW风电叶片长37米,需要用特种车辆进行运输,而按照规定,并不允许超长超宽的车辆上路。在看到这样的明星企业遇到问题后,河北省交管局和保定市车管部门曾亲自上门为惠腾解决问题,帮助车辆上牌照,并解决不同省市之间的通行问题。后来,为了就近满足风电场的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中的损坏,惠腾从2006年起开始在风电场附近建设工厂,目前已在承德、张家口、甘肃酒泉等地区建成。
2007年,惠腾引入了3家外资基金——KPCB、德同资本和普凯的投资。投资机构的进入,给中航惠腾带来很大改变,总经理张自国曾如此评价,“外资投资者主动地协助我们拓展外销市场、拓宽客户基础,并且积极推动公司建立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及实施股份制改造。对于国有控股的惠腾而言,这些都非常难得。”难得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张自国,被更多的认为是一个拥有许多技术专利的研发专家。
KPCB同样给予了惠腾很多支持,有众多前任政府高官加盟的KPCB在美国资源极广,在政府和业界的影响力很大。钟晓林表示,美国的一些高端伙伴如果来中国,就会介绍给惠腾。他还经常邀请张自国参加一些活动、分享经验。
几家投资机构也在帮惠腾开发美国的客户。钟晓林很看好惠腾的出口前景,“有很大的优势,我觉得风电设备有机会像电信设备一样,成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大件,中国会成为全世界风机的出口大国。”
虽然惠腾已是国内同业的领军者,但仍面临着严峻竞争。国家发改委在《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否则不允许建设风电场,这已迫使很多外资厂商在国内设立工厂;而由于风机利润空间压缩,一些风机厂商及其他企业也在进入包括叶片在内利润更高的设备领域。
不过,钟晓林认为:“叶片看起来很简单,市场门槛和技术门槛还是很高的,要赶上并不容易。”由于国内的新进入者大多都是引进技术,不能完全适应本土的气象环境,钟晓林并不担心惠腾的竞争压力,“需要时间考验,学费是要交的,没办法一蹴而就”。信任问题也制约着新进入者,快速的大规模生产同样需要很多年才能摸索出来。
新能源已经成为很多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2008年风能新增装机容量630万KW,占全球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23%,仅次于美国。预计2009年中国风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KW,这原本是2020年的目标。因此,国家发改会已将2020年的风电装机容量上调为8,000万KW~1亿KW.风能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钟晓林认为惠腾拥有抢占市场的优势,“惠腾拥有复合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有几十年的基础,还有现场实施的经验,从技术到人才都居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