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文/周鸿袆
我之前创立的3721卖给了雅虎,后来还有过一段合作,所以对它有较深入的了解。我曾多次对雅虎发表过看法,很多人认为我是出于所谓“个人恩怨”,实际上没有必要,我只是惋惜这家公司失去了太多机会。
雅虎的衰落,公司领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精神领袖杨致远还是前CEO塞梅尔,他们都是不错的人,但并非天才,缺乏真正领袖需要的气质。在面对Google、微软的竞争时,他们手足无措,没有方向感。最初Google的创始人曾找到雅虎要出售技术,但遭到拒绝,在Google遭遇危机时雅虎又错过了收购机会。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雅虎是一家缺乏远见的公司。后来跟Google争夺Youtube时,雅虎因为犹豫不决而败下阵来;Facebook又被微软以2.4亿美元的价格(只占1.6%股权)将估值抬高,不可能收购。
失去机会还不可怕,更要命的是,雅虎2000年时跟新创立的Google达成合作,在网站上使用其搜索技术,给后者带来了流量、品牌和收入。雅虎事实上是自己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雅虎在2004年醒悟过来,中止了与Google的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搜索技术,之前收购了Inktomi,在中国也收购了3721.我当时参与了雅虎搜索战略的规划,但感觉整个公司已经形成了压制创新的文化,任何人提出任何新想法,都会有很多人站出来挑毛病,而不是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在中国市场,当时我先斩后奏,推出了独立的搜索服务品牌“一搜”,没有花多少钱就做了起来,但雅虎总部还是充满了质疑。我认为一年只要投入几百万美元,就完全可以赶超还不强大的百度,那时Google还没正式进入中国。但总部的管理者只片面看待投资回报率,不愿意为公司的未来进行投入。就像种地一样,只知收获,而不去施肥和耕耘,最终就会盐碱化、沙漠化,失去生命力。
到了后来遭受各界质疑时,雅虎就把塞梅尔当替罪羊赶走了。但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精神领袖杨致远,他的性格很温和,不是能带兵打仗的人,不能果断做出决策。在公司面临困境时,领导力非常重要,领袖要看到方向,带给员工信心,并敢于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做决策。在战场上,即便做一个坏的决策,也比不做决策好,否则会贻误战机。杨致远在2007年中接任CEO后,一直没有拿出明确的战略,也没有在搜索领域集中兵力。尽管雅虎换了CEO,但施政纲领和组织架构、企业文化都没有改变。
在2008年与微软的收购案中,杨致远缺乏决断的个性再次成为雅虎寻求突破的阻碍。微软提出收购后,杨致远没有清晰的表态“战”还是“降”,暧昧的态度向团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这种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做法,让他失去了团队的信任,很多人都流失了,去了微软或Google.在此过程中,Google玩了一招漂亮的阳谋,也伸出了橄榄枝,让杨致远更加摇摆不定,阻止了微软的收购,最后还以“无法通过反垄断审查”为名始乱终弃。在微软和Google都表现出较高的商业智慧的同时,雅虎就显得太幼稚了,衰落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