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成远
看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政要的争吵,我们不禁会问,这场无果的大会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何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实际上,大会的无果而终正是因为巨大的利益博弈难以达成一致行动的意见,这背后的利益棋局,会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以欧洲很快要开始征收的“碳税”来讲(法国已经开征),我国的企业出口到欧洲的产品马上就会遭遇阻碍,很可能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也会被迫征收这种关税,对冲其影响,这可能都将反应到我们用水、用电等生活成本上。
无论怎样,整个世界走向低碳经济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的讲话中已经强调,中国已经是可再生能源大国。
[page]
未来五年,各国对清洁技术的投资势头和规模都不会降低,而且中国甚至超过美国。根据突破研究所和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两家机构发布的报告,到2013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清洁技术投资将总计达到5,090亿美元,其中中国已从经济刺激资金中拨出1,770亿美元,作为发展绿色项目之用(包括采用电力动车组的高速铁路 );对比之下,美国在同期内的投资为1,720亿美元,如果都按照计划落实,美国的投资要稍低于中国。这只是政府的投资,通常其撬动的商业投资将达到数倍乃至10倍,那将意味着万亿美元的产业将在未来4年形成。
“风光”依旧
走出经济危机之后,全球光伏产业开始复苏,代表新一代光伏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这一轮产业复苏中的一大亮点。全球薄膜太阳能龙头企业美国First Solar近期表示,计划2014年其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每瓦制造成本将达0.52-0.63美元。相较于目前每瓦约0.93美元的成本下降30%-40%,转换效率由目前的10.9%上升至12.5%,提升1.6个百分点。
无锡尚德太阳能董事长施正荣说:“在纳米技术的帮助下,未来硅材料的转化率可达到35%.如果投入大规模商业量产,将极大地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而华冠光电CEO匡周则表示,公司的CIGS(铜铟镓硒)电池已经做到20cm×20cm的中试阶段。当然,CIGS真正产业化,还需要时间,但目前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预示着薄膜太阳能的道路是可以走通的。同时,通过物理方法提高光伏电池转化率的方式,比如太阳追踪器,也具有不小的市场。
整体上,清洁技术里目前最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前两者发展较快,第三类生物能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太阳能的下一阶段的机会要看国内市场,目前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对政府进行游说,期望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价能够通过一定的补贴降低下来,游说应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从企业的成本角度考虑,多晶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是迫使企业从单一的外销转向国内市场的主要因素。
风力发电虽然也仍然有一些核心技术没有完全实现自主,但更为迫切的问题和机会,在于已经建成的大量风电场发的电如何才能并入电网,因此柔性的输电管理和其调节作用的储能技术就成为过去一年的投资热点,未来仍然有机会。比如青云创投投资的三得普华,就是从事电站的输电柔性管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坚强智能电网
解决清洁能源接入和调度问题的关键是建设智能电网,而推广柔性输电系统的应用必将先行。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以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2016年~2020年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张智能电网的核心引擎是总投资约6,330亿元的特高压电路,它将带动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避雷器、抚瓷、特高压开关设备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另一个重点部分是网络智能化方面的投资,总计7,260亿元,它的目标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这是建立智能电网的意义所在,它包括信息化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柔性交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采集系统等。
整个智能电网投资巨大,产业链条很长,存在众多电气设备制造商、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机会,比如仅我国需要的变电站就已超过百万,智能电表更是拥有3,000万块~5,000万块的需求。但提醒创业企业的是,这是一个央企垄断的行业,民营的设备厂商可能要随时做好被国企收购的准备,因为这个行业的最终采购方只有一两家电网公司,如果是只用于电网行业的设备,收购其实也并非坏事。
实现全网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之后,这个电网就具备了极强的兼容性,大大利于风能、光伏、核能、地热、潮汐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利用,也就是为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的体系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给用电一端带来更大灵活性,利于电动车配套的充电站的普及,甚至可以当作通讯网络来使用,等同于建设了又一个宽带互联网。
“十城千车”上路
投资比亚迪的中美能源,据说已经把比亚迪用磷酸亚铁锂做的储能电池直供到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这验证了上面智能电网发展的路线图,分布式发电和储能会先发展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电动车充电站做铺垫。不过,这也不免让外界疑虑电动车是否是中美能源投资的一个概念。
当然,疑虑不必太重,“十城千车”计划在国内已经实施,2010年必将看到上路的电动公交和出租车。最后当然不止10个城市,也不止1,000辆车,很多城市有电动车上路,但没有算进这个计划。同时,准确地说,千车也不单纯指纯电动车,也有混合动力汽车,也有的是镍氢电池技术的电动车,而不是锂电池。但大多数汽车和电池厂商都已经将技术路线集中到锂电池的方向上,纯电动车要上路,到底等到什么时候,现在并没有定论。技术方面的疑虑当然存在,因为全世界都是第一次把电动车带出实验室,大规模量产,电池的一致性问题、驱动电机的芯片问题,即使比亚迪上万工程师夜以继日的研发工作,也很难解决全部问题。
磷酸亚铁锂等电池材料的生产,天津的斯特兰公司目前在国内做到产量第一,但总经理段镇忠也表示,自行建设的机器设备比较土,看上去有点简陋,影响了公司和一些大汽车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外商来参观的感觉不好,未来的很多精力要放在改造设备和提高量产质量方面。段镇忠还表示,磷酸铁锂的制备厂商其实也不排除被大型汽车厂商兼并的可能,因为汽车厂商还是处于强势地位,而且真正量产电动车,材料的需求量非常高,并购对于汽车厂更合适。在驱动电机方面,芯片方面会能出现一批不错的新企业,但电池制造方面,特别是锂电池电芯等,投资门槛较高,传统电池企业更具有优势。
回到电动车,其核心技术即使都解决了,进入市场,至少是同等排量的车两倍的价格,这种现实会导致汽车厂商绝不会冒然杀入市场找死。比亚迪内部甚至说,没有对个人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就把电动车推向市场,最后的结果是买车的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涉及到对内资汽车厂商的补贴,到底怎么补,补给谁,还没有讨论出一致结果,有的说要看谁家的技术好,但技术好坏在大规模量产前也很难判断,如果能量产也就不存在技术问题。最终补贴问题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中。而地方政府又在给本地汽车企业各种补贴和鼓励政策,可能导致未来电动车企业形成地域市场割据的局面。虽然已经有一些城市出台针对消费者的电动车购买补贴,但是真要让家用电动车上路,不等配套充电设施建好,足额的补贴到位,也是不现实的,具备这种条件的城市还没有出现,所以电动车的国内市场真正起来,可能还有看4、5年以后。国外个别城市的具备这种条件,但进入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愿有巴菲特相助,比亚迪可以开这个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