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陈鸿桥
(本文作者著有《16节科学管理课》一书。)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的散漫性在文化品格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胡适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作为中国国民的写照。这位差不多先生总是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做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在慢节奏、重经验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差不多”或许是种美德,一到讲究精确和效率的现代工商社会中,问题就大了。八十多年过去了,蒙混、大概、想当然、拍脑袋、八股主义、形式主义的习性和思维仍然根深蒂固。
不妨对比一下以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数量化为核心的“泰罗制”创始人泰罗的论点:“在科学的管理之下,你工厂的每个工人工作中的每一因素迟早都要成为准确的、精密的科学研究和认识的课题,以代替旧的‘我相信是这样’,‘我估计是这样’。每一个动作、每一件小事都成为仔细的科学的调查研究对象”。“永远不要想当然”,“建立一种用科学代替过去习惯的工作方式”,“在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环节和现有的习惯后面,找出规律和守则”。西方的现代管理正是沿着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路径发展。
美国有一档广受欢迎的家政管理节目“Supper Nanny”,主要由专家咨询、指导普通家庭如何将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繁多的事务与选择进行有效管理,如何指导家长们科学地制定小孩子的每日活动安排,并设计一些活动项目训练小孩的组织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涉及的事务非常具体、细致。科学管理的训练就要从日常细微的行为学起做起,这些都是基础性、全社会的工作,它改变的是社会的风尚,奠定的是现代工商文明的根基。
中国的古代哲学讲究悟道,实证分析不足。孔夫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的目标不是做专业人士,不然就和工具一样了。但明代的戚继光是个例外,他的军事管理思想与“泰罗制”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可惜被后人忽略。他的《纪效新书》是中国兵书中的异类。传统的中国兵书谈的是阴阳,是谋略,是勇武,是仁义。戚继光则独辟蹊径,做的是管理的基本功,他孜孜不倦钻研的是编制组织、军法军令、武器规格、战术配合等。他创造的鸳鸯阵是一个诸兵种合成的战术组织,对各种武器的配备、每个人的职责都有严格规定。
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的工商社会,必须从基本的素质教育抓起。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对于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对于爱国、勇敢、勤奋等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缺乏,但是对于适应现代工商文明的品格和素质的培养,工作中最基本的为人做事之道与商业道德,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文档资料,不懂得如何通过流程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把哪怕是一件小事做得有条有理,尽善尽美。在这些问题的后面,反映的是科学精神的欠缺。科学管理的基本精神、理念、方法需要从小事抓起,从学校教育就抓起。
“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我们亟需构造现代中国工商文明大厦与现代企业大厦的“地基”。这“地基”就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