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方军
犹太传统故事中有一个经典智慧,“永远不要用一个好问题换取一个答案。”困在重围,是个好问题;绝处逢生,是一个答案;绝处逢生的秘诀,是次一等的答案。回顾起来,在商业世界中,大概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像“困在重围”、“困兽犹斗”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它隔段时期就出来困扰我们,却在正式的商业记述与管理思考中几乎被忽略。
“迷宫中的将军”,这是哥伦比亚的伟大小说家马尔克斯的书名,它讲述了拉丁美洲解放者玻利瓦尔的故事,他从西班牙殖民下解放大南美,但他拿下的地方在他离开后又陷入割据内战,最终形成今日南美诸国林立的状态。小说名来自玻利瓦尔这位将军的遗言,他在临终行忏悔礼:“他妈的!唉!我怎样才能走出这座迷宫啊!”当我们走出迷宫时,我们特别容易忘了讲这句话的感受。
我并未读过《迷宫中的将军》,因台湾文化人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不断用它来引导自己对阅读世界而有所了解。唐诺其实讲述的是阅读中困惑的探索,和商业故事不同,唐诺作为一个读者谈阅读的困惑时,他“诚实地去正视、去描述,并无可奈何地把自己有限的思考、有限的解决之道给‘提供’(或应该用‘暴露’)出来”。
“困兽”是我谈起困惑时喜欢用的词,虽不准确但形象鲜明。商界谈得多的是寻找突破重围的方法,关注的是绝处逢生的那个缺口,谈得少的是“困兽犹斗”的那个状态、那刻的挣扎。对如何应对这一刻,像唐诺那样诚实地描述,我自己并未掌握或看到什么有效的方法。其中唯一的例外,一个我相信对多数陷入重围的人有价值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或者用更通俗的松下幸之助类似的说法,“下雨了就打伞”,这是他自认为经营的要领。
其他的,则是要竭力避免从野外求生中借鉴过来如下的情形,因为如果进入这样的循环,那就不是困兽犹斗,而是一种极其悲伤的情形了。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列举垂死者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争执、沮丧、认命。美国管理学者、《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在新书《强大企业的兴衰》(How the mighty fall)中,也描述了一个类似的企业陷入危机的五阶段:目空一切、盲目扩张、漠视危机、药石乱投、随风而逝。
对迷路者(也就是深陷困境者)的故事与心态,在《深度生存》一书中知名野外探险作者劳伦斯·冈萨雷斯非常形象地进行了描述,他介绍了丛林中迷路者的五个阶段,值得直接完整引述在此:“第一个阶段:否认自己迷路,急于赶路,心情也越发急迫,试图使假象地图和现实环境相匹配;第二个阶段:意识到自己果真迷路了,紧迫感迅速膨胀,到了生死攸关的非常时刻;这次,你无法保持清醒头脑,行为疯狂而徒劳,甚至危及生命;第三个阶段(通常在受伤和耗尽体能之后):利用情感化学反应找到对策,试图找到同假想地图相匹配的目的地(这种对策不着边界,因为事到如今,你想像中的目的地根本不存在——你早就迷失了方向);第四个阶段:由于对策不起作用,无法解决地图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理智判断和情感反应能力开始衰退;最后一个阶段:你已别无选择,体能耗尽,只得向困境低头。”
当然,野外求生的故事不是真的那么悲伤,这五个阶段其实是所有陷入重围的人都必须经历的,只是有人长、有人短而已,之后,冈萨雷斯写道,“最后一个阶段既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开始。有人开始放弃,最终死亡;也有人不再固执地否认,而是开始求生。”
对于困境的探索,亦是一个困境,但它绝对是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