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马未都
作者为观复博物馆馆长
宽窄巷
成都的宽窄巷名气越来越大,凡到成都的客人都可能被主人拉到宽窄巷走一遭。吃饭、喝茶、购物、闲聊,随意。我去过两次,都是去吃晚饭,华灯初上,匆匆忙忙的也人多嘴杂,未来得及细细享受宽窄巷的风情。
这次去成都多了半日时光,谢绝了主人的盛情陪伴,终于可以自由随意地逛逛宽窄巷了。这是两条充满了成都风情的小巷,从名字上看就知一宽一窄,其实巷子的宽窄并不明显,小巷的历史格局未变,生态极好,经过修缮,充分保留了成都人安逸的心态,里出外进,参差不齐,让今天各地人造的佳景相形见绌。
人到这里,无论是成都人还是外地人,步履都是慢悠悠的;成都人的精神头特好,说话神完气足,拖着四川话特有的尾音,极富感染力。宽巷子的招牌常常提醒客人这是宽巷子,宽坐、宽居、宽度,处处透着宽容大度;而窄巷子却不见窄字字眼,这让我想起与窄相关的词汇都透着狭窄,似乎不尽如人意。
其实人生总是宽宽窄窄的,“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杜甫诗),今天日子过得宽,少有人愿意再谈窄。但宽处不一定宽,窄处也不一定窄,关键在于心境。古人把窄日子过宽的例子比比皆是。
成都人安逸,宽窄巷尤甚。巷子窄,两人相遇,侧肩而过都是缘分;巷子宽,东瞧西逛,信步闲情算是福气,只是这种缘分和福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德化窑
福建省德化县制瓷的历史与规模仅次于江西景德镇。它在国内的名声不够大,是因为德化瓷宋元明清通过泉州港多销往海外,换句话说,德化当时属于外向型企业,所以中国人了解德化瓷还不如外国人普及。
德化最著名的瓷莫过于德化白瓷。德化白瓷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可见其影响力。这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的优质白瓷,曾让欧洲人叹为观止,被赋予许多极富诗意的名字,如鹅绒白、象牙白、猪油白、葱心白,几百年前,当欧洲还不知烧瓷工艺时,中国人的白瓷堂而皇之在欧洲宫廷及贵族生活中露脸,博得他们的青睐。
我早就想去德化看看,最近才得机会成行。站在文物保护遗址屈斗宫德化窑址前,参观着长达50多米的龙窑,我缓步登上龙窑上端,想像着当年熊熊窑火,真不知如何表心情。我们聪慧的先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陶瓷,并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度了解了神秘的东方文明。
德化白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透光性,化柔软为坚硬,堪称一绝。德化白瓷造像无论宗教人物还是世俗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肌肤的细腻,衣褶的飘逸。让柔软可塑的瓷土在烈焰中逐渐坚硬起来,继而让坚硬再表现柔软,无人能出其右。
我在遗址旁边的农舍意外地发现嵌入土墙的瓷片,满墙密布,令人惊异。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其实也都是碎片,掺杂在土中任人重新涂抹,为我所用,关键是你是否能在碎片中找出规律,再去还原真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