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机”现象只是表面热闹而已。大多数是本着“试试看”的心理,某些看似周密计划的,恐怕也有“自说自话”之嫌。
《创业邦》杂志 文/王定标
专栏作家介绍:
王定标: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曾创立了好耶、迪岸传媒等多家公司,目前担任大旗网董事长。
互联网的巨人们都在号称要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让互联网大佬们“真的上心”了。为什么?
首先,手机即将成为网络的第一终端,一切没有在手机上提供的互联网服务,都将是“非主流”的。
其次,在手机上,服务的“触发模式”由PC的浏览器模式演变为“桌面”模式,甚至“语音触发”模式。小小的手机“桌面”第一屏最多也就能容下10个应用而已。
第三,像传统电话行业,由单位到家庭,发展到移动电话时,行业达到成熟;互联网也一样,当移动互联网普及时,也是互联网格局定型之时。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将是最终的互联网格局。大佬们“撞机”就不难理解了:雷军的小米,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打个翻身战,弥补在早期互联网的缺憾;盛大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摆脱腾讯的重压;阿里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确立绝对的优势;百度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扩大地盘;360是借移动互联网实现争霸……
那么,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争夺,为什么偏偏要“撞机”呢?“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的看法是:重要,但不那么重要!理由是:
靠手机硬件的强行捆绑,确实可以让一个互联网应用在手机的生命周期中,具有“入口优势”,但是,主流的手机用户,不会选择“杂牌”。其次,消费者对于应用的选择,最终还是要看应用本身。互联网时代,应用的好坏极易分别,也极易形成口碑传播。
目前,“撞机”现象只是表面热闹而已。大多数是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反正就当是“推广费”而已。而某些看似周密计划的,恐怕也有“自说自话”之嫌。
“铁人三项”之说,个人持有保留意见,商业上有“第一第二”之说,从没有“铁人三项”;竞争者不会按“三项”与你竞争,而总是“集中优势”来竞争。苹果的成功,是一个硬件生产商的互联网战略的成功,而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硬件战略的成功。
“手机硬件免费说”,手机品牌、个性化、质量、服务等都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移动互联网的消费链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让最重要的一环实施免费,多少有“忽悠山寨手机商”的味道,其本质是用自己的流量换“免费的预装”而已。
无论如何,未来互联网的市场可以分为4大环节:硬件平台,软件平台,O2O应用,纯软应用。各自有各自的竞争规则。
硬件平台,拼综合实力、研发、资金、营销和服务能力。绝对是一个硬碰硬的领域,也绝对无法靠“贴牌”就可以进入手机生产领域。所谓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想法,多少有些低估消费者的智商。
软件平台,拼积累,只有少数的互联网应用具有成为软件平台的实力,现在发力有点晚了,多少靠过去10年的积累。在网民使用率最高的5个应用,才有机会成为软件平台。再好的硬件厂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出一个新的软件平台。
O2O应用,拼线下资源,低成本,高效率,独占率高的线下资源,是保持O2O应用竞争优势的关键,与硬件平台良好的联盟关系,将有助于O2O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或者建立竞争壁垒。
纯软应用,不用说,彻底地依附于软件平台,靠创意取得成功,在夹缝中求生存。
移动互联的战略对所有互联网企业至关重要,而“撞机”的场面,相信不会持续多久。与真正有实力的手机制造商建立产业联盟,才是长久的竞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