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种佩戴在身上、能够追踪记录足迹及训练里程数的装置,以Fitbit为代表的健身公司,找到了健身市场的新机会。
文 | Jennifer Wang
据统计,有9000万美国人被认为过度肥胖,还有远比这个数字更庞大的“沙发土豆”。田纳西大学一项关于人体运动学的调研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走步数仅为5117,仅为美国卫生部长办公室建议数量的一半。
在肚皮越来越肥之际,最好的解决方案莫过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意愿:不断尝试新途径以保持自己的体型。如今,这些新方法大多来自数字技术。根据消费电子协会的数据,美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年营业额已达到700亿美元。
佼佼者是那些生产便于个人佩戴、能够追踪并指导健身活动的装置的公司。这些小巧精致的装备与个人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序协同作业,为健身者提供健身数据分析、适时鼓励,或者打造社会化交流平台以及游戏专区等。
对这些高科技健身设备的需求,部分源于“量化自身”(Quantified Self)运动的大行其道。2007年,《连线》(Wired)杂志的编辑加里·沃尔夫(Gary Wolf)和凯文·凯利(Kevin Kelly)创造了这个词汇,来形容人们对“通过自我训练获得自我认知”的兴趣。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估计,便携健身设备将从2011年的1620万个,飙升至2017年的9300万个。该机构还预测,与运动及健身相关的APP(应用程序)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23亿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3.41亿美元。以自我体重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健康瘦身公司慧俪轻体(Weight Watchers),年收入已达18亿美元。
乔纳森·科林斯(Jonathan Collins)是ABI首席移动健康及物联网(machine to machine)分析师,他认为,“在传统的观念里,这似乎是那些热情洋溢的专业人士的市场,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风潮的普及,更多普通大众开始积极投身于健身运动”。
量化自身带来的健身商机
在新技术驱动型的健身公司领域,Fitbit是遥遥领先的一家。靠着创新的、多平台适用的健身产品,在难以取悦消费者的消费电子市场取得成功,令这家技术健身设备生产商扬名立万。该公司的Fitbit Ultra(去年10月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是百思买上销量最好的健康及健身产品,如今已遍布塔吉特超市,在“24小时健身”健身中心、着意于开发健身及家居旅行等创新产品的Brookstone公司以及专业健身产品销售网站REI等也都有销售。在亚马逊网站上,其计步器产品的销量已可与行业巨头欧姆龙齐头并进。它下一步的目标是向欧洲几国市场拓展。
Fitbit创办的契机来自两位创始人的深思熟虑,2005年,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和埃里克·弗里德曼(Eric Friedman)将P2P照片分享网站Windup Labs出售给CNet后,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走向。帕克此前的身份是越野赛选手及游泳爱好者,那些常年不规律的创业生活令他的体型越来越庞大,他想运用资源找到解决方案。2007年初,他们在旧金山金融区成立了这家健身器材公司,帕克出任CEO,弗里德曼则是CTO(首席技术官)。
2009年9月,以公司名命名的第一代产品横空出世,这是首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无线可佩戴便携式健身设备。Fitbit(包括第二代产品Fitbit Ultra)是黑色的,形似一个拇指大小的夹子,夹在衣服上即可使用。在其内部,有一个小型的传感器,可以从多个维度追踪并呈现用户的运动情况,比如走了多少步,旅行距离有多远,爬了多少级台阶,燃烧了多少卡路里,以及整体的运动分数等,精确率约为97%。这个装置通过一个连接了电脑USB接口的工作站运作。
随身携带一个记录设备,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体验。Fitbit的内部数据表明,用户平均每天的走步数增加了43%;那些以减肥为目标的训练者,平均减重达13磅。约翰·巴伦(John Barron)是仕康(HealthCore)公司的执行董事,该公司为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维朋(WellPoint)的分支机构。他透露,一项针对过度肥胖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显示,在前6个月,41%的Fitbit使用者会减掉至少5磅;在专业健身设备的指导下,参与者平均减重7.5磅。
但这些设备只是促成Fitbit公司成功的半个功臣,另一个可与其平分秋色的幕后英雄是基于网络的无缝数据追踪体验平台(如今已经拓展至移动互联领域)。健身数据收集汇总后将上传至该平台,可以清晰地向用户呈现其在达到某个特定运动目标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等数据。它会提供一个令人一目了然的饼图或柱状图,包括进度条以及离预设运动目标的差距等(在离用户设定目标15步时开始通告)。此外,Fitbit还打造了一个在线社区以及一些游戏机制,比如优秀选手展示区,以此来激发好友之间的竞争及协作。
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系统。常年高居优秀选手榜首的用户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她的运动量达到平均每天20英里(约为32公里,几乎可以用泡在跑步机上来形容);另一位名人则是一位60多岁的女性,她不断增加自己的走步时间,渴望赢得“最高日走步数”徽章,目前最高记录为4万步。
“在个人健身管理领域,我们希望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帕克这样描述公司的愿景。自今年1月获得1250万美元的投资后,公司已着手开发更多新产品。
现年36岁的帕克未能从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身上的大学生气质:随和、自信。他身着一件灯芯绒休闲polo衫,脚蹬时髦的板鞋,还配上了一双条纹短袜。“运营一家公司,就如同真正搭建一个‘模拟城市’(SimCity,城市构建类游戏)。”[page]
进军移动互联网
但创业之路并非永远一帆风顺。在Fitbit创业之初,帕克和软件工程师弗里德曼没有任何硬件方面的经验,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都在一个公寓内,只有一个小型会议室大小,四周还堆满了盒子。他们不得不寻找合适的人才传授硬件设计方面的技巧,并且带领他们摸索高深莫测的供应链以及加工过程等。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硬件设备一旦生产出来便难以改变造型或进行其他微调,而生产这些产品势必需要垫付前期资金。事实上,因为帕克认为产品质量尚未过关,Fitbit第一代产品研发出来后,经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改进才投向市场。
Fitbit形似一个拇指大小的夹子
获得风投的资金,也是一堂完善自身以等待时机的耐力课程。该公司的第一笔融资200万美元(鉴于新技术设备创业公司动辄5000万美元的融资额,这笔钱真的很少),直到2008年底才姗姗来迟,此时公司成立已接近两年。
如今,健身过程追踪领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购买者因而有机会从众多品牌和风格各异的产品中挑选自己的心仪之物。比如,耐克公司的FuelBand和Jawbone公司的UP,都是手镯类健身设备,BodyMedia公司则推出了缠绕在手臂上的装置。另一家创业型公司Basis则研制出了一款类似手表的精巧设备,可以探测到使用者的心率、体表温度以及动作等。
然而,第一代Fitbit设备已在市场上取得了先机。帕克分析称:“我们能轻松领先,成功的重心在于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改良后的第二代产品Ultra售价99.95美元,在创新性方面做了很多突破。用以固定的带子质感更好,有多种新颜色供人选择,有一个更亮的LED显示屏,还能接受一些带有聊天性质的激励信息,诸如“动起来”、“完成目标”、“拥抱一个”等等信息,全新的传感器也更灵敏。它可以记录睡眠状况,并且是首个能够感应气压变化从而估算具体高度的无线传感装置,用户可以计算出自己攀登的梯级的海拔高度。
另一个明星产品则是该公司的Aria Wi-Fi Smart Scale,该产品售价为129.95美元,在今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惊艳登场。它形成了一个闭环式健康追踪模式,可以获取、分析并理解用户的日常健康状况。在衡量体重方面的价值令其脱颖而出,通过电极及透明导电膜等部件,它能够精确计算出身体的脂肪比重及身体质量指数。
继推出iOS应用程序后,Fitbit于近期推出了安卓版应用程序,这也是业内首个安卓应用程序。Fitbit向用户开放API代码,以便用户将数据同步到RunKeeper等运动追踪应用程序上,甚至其平台也向一些竞争对手开放。其他合作伙伴包括麻省总医院,后者与一些健康机构联合开展了临床研究。此外,红牛等公司还运用Fitbit健身设备作为员工健康激励。[page]
智能手机带来的冲击
“量化自身”运动在催生移动健身这一生机勃勃的市场中,或多或少扮演了一定的积极角色。根据移动健康新闻(MobiHealthNews)的数据,2010年,这一领域吸引了2.33亿美元的投资,而到2011年,这一数字超过了5亿美元。直至最近,由于较大的投入以及较高的失败率,风险投资商开始看空健身技术创业公司的市场前景。
旧金山健身机构Rock Health联合创始人莱斯利·齐格勒(Leslie Ziegler)分析称:“现在审视这个市场,可以说,在这股席卷全国的浪潮前,我们抓住了发展的关键点。”Rock Health是全球首家专注于数字健身创业公司的孵化器及种子阶段投资公司。该公司近期的两堂创业孵化课程计划吸纳15个应用程序,最终提交的应用程序数量超过700个。今年夏初,公司启动了波士顿孵化计划。
2011年11月结束的孵化课成功打造了Skimble平台,该公司的健身与社交应用产品WorkOut Trainer具有丰富的跨平台内容,可在用户无法亲临健身馆时,为其提供虚拟或真人教练的健身指导。BitGym也是该期课程成功孵化的公司,它将骑自行车运动融合进视频游戏,通过追踪心动加速中枢的状况而工作。比如,用户可将内置了其应用程序的iPhone等设备放置于动感自行车的后座上,BitGym会自动捕捉运动的振动情况,便于用户加快或减慢运行速度,其前置摄像头还能跟踪眼球运动,指导用户正常“驾驶”。
齐格勒认为自己是质量至上主义者。尽管评审团仍对面向大众的健身追踪记录技术持肯定态度,尽管创业者会拿出更好的产品,甚至会进行更多令人信服的与临床相关的探索,她仍然未能从中发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居家健身社交网站DailyBurn的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对此深有同感。2007年,他与合伙人联合创办了这家追踪、鼓励用户在家健身的网站,并出任CEO。4年多以来,网站已拥有250万使用者。去年12月,他将公司重心转移至旗帜鲜明的居家健身视频领域,因为他注意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携带在身上的其他健身记录工具都将沦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果然,几个月后这些设备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
Fitbit的投资商的冒险物超所值。风险投资机构True Ventures领投了Fitbit公司首轮200万美元的投资,并支持了多家消费电子设备生产商,比如MakerBot Industries公司(其最新推出的3D打印机产品颇受各界关注)及Sifteo电子公司(主打产品为创意积木游戏机等)。True Ventures创始人约翰·卡拉翰(Jon Callaghan)表示:“在消费电子市场缺席,对一个产品或者一家创业企业来说是非常失策的。”其时,卡拉翰已经投资了几家健身机构,投资回报率比较一般。但是Fitbit以“大创意”点燃了他的信心——它是健身设备产品的范本。
“它全天候开机,无需接入其他电子设备,让数据变得尽在掌握;它将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原本无法触及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作为投资商,不难预见其前景,这一切令人非常兴奋。”卡拉翰说。
在获得首轮风险投资后,Fitbit的发展势头为其赢得了后续两轮投资(True Ventures都参与其中),融资总额达2350万美元。帕克对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及用户数量三缄其口,不过他透露,2011年公司规模较之前翻了三番,今年他希望仍然能够保持这个增长态势。他告诉记者,自从成立以来,Fitbit用户的走步量达到了800多亿。
2010年,风险投资公司Foundry Group参与了对Fitbit公司的第二轮900万美元的投资。该机构联合创始人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认为,Fitbit公司在很多细节上都处理得很到位。Fitbit现金流健康,在运用新技术打造更小更高效的设备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其产品与苹果产品持有相同的设计理念,注重质量、简约及整合,这种设计往往具备人见人爱的潜力。
“我们希望做移动健身界的任天堂Wii游戏机,将微软Xbox等巨头甩到身后。”帕克说,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重金投入研发,并采用当下最先进的传感器及其他控制设备。在这个领域,消费者不仅希望掌握自己的各项健身数据,更希望以此为指导顺利达到设定的健身目标。
“我无法跟你分享这个产业的未来究竟在何方面,但是我知道,Fitbit从一开始就符合我的发展规划。”帕克说这番话时雄心勃勃,他背靠座椅,双手抱着后脑勺,手肘向外,活像仰卧起坐运动的姿势,“我们将首个产品投向市场时,那感觉就好像专为翘首企盼的消费者量身定做的一样。”洞悉到市场需求后,公司将会快马加鞭地开发针对性的产品。译|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