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2年09月 > > 宋安澜:创业者要开门见山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宋安澜:创业者要开门见山


  软银中国为什么投资苏州纳通和脉可寻?他们如何挑选创新中国的参赛者?


  口述 | 软银中国合伙人、创新中国评委宋安澜 整理 | 翟文婷



  编者按:软银中国和创新中国缘分很深,作为评委的宋安澜通过创新中国的舞台投资了好几个项目。宋安澜已经把创新中国当作寻找项目的一个重要途径。


  创新中国每个项目的展示分为6分钟演讲加9分钟互动,实际上挺重要。我们一般看项目,比如给创业者1个小时,实际上有效的就前半个小时,前5分钟那是最重要的。创业者要把好的东西在前几分钟都讲出来,后续才会有进一步的交流。所以在6分钟内,创业者一定要把最核心的东西说出来。我记得有个团队从超级女声讲起,说了半天才绕到重点,结果已经只剩下不到1分钟了。一定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前面。


  软银与创新中国


  记得2009年创新中国苏州分赛,我去做评委。从上海开车过去,交通不太顺畅,迟到了,我就直接溜进会场,坐在后排。苏州纳通的徐百博士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特别有意思,因为他做的一种小型微针还是非常高科技的,我们原来也没有投过这方面的企业。他们演讲结束,我出去跟徐百换了名片,下午就跑到他们公司去了。后来,我还专门飞到纽约,去看他们在那里的一个纳米研究中心。


  苏州纳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快的投资项目,差不多一两个月,投了几百万美元。但是我们还比较谨慎,做了很多尽职调查,还跑到他们家里聊了一下。我自己还做了个实验。他们的产品可以加强药物渗透,能用于化妆品,治疗青春痘、防衰老什么的。当时我家小孩正在读高中,满脸的青春痘,我就拿来试了一下,半边脸用,另半边脸不用,第二天看消肿情况,效果还不错。加上他们也拿到了药监局的证书,所以,我们很快就决定投资了。


  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碰上的,我们对这一块一直非常关注。徐百原来是搞半导体的,然后把那堆东西运用到一个新的领域。学科交叉通常能够碰上新的东西,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


  我们在创新中国的平台上还投了脉可寻,它是去年无线专场的第一,比赛结束后就跟他们联系了。他们还到我们上海的办公室交流过。当时我们决定投资,是因为他们除了名片识别还采用了云端的概念。用手机拍照之后,名片信息会上传到云端存储,等于做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们可以做很多增值服务,甚至可能扩展到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这是软银和清科集团联合投资的一个早期项目。


  今年7月份的杭州分赛,我带了两个同事一起去参加。我对哪个项目问得问题多,两位同事在台下就交换名片,然后约好中午一起聊。虽然没有马上决定投资的项目,但有三四个项目我们比较重视,都还在跟进。比如有个做一种特殊膜的项目;还有做智能家具的公司,有点物联网的概念,是一个很超前的项目。


  也有一些项目是当时觉得不合适,过了一年又觉得可以了。我记得苏州有一家做语音辨识的项目,当时看的时候没投,但是我的团队一直在跟他们接触,一年半后我们投了点钱进去。所以,创新中国平台上的项目我们都会持续关注,即便现在没有达到投资要求,没准在发展过程中,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可以投资了。以后,我们也会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关注项目。


  软银的投资哲学


  软银中国主要看几个行业:TMT、医疗健康、清洁技术和消费类。清洁技术是我们非常重头的一块,但是对于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我们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够成熟。国内现在几个挺知名的公司我们都看过,最后一个都没投。如果太阳能产业没有政府补贴,上网电价和实际电价也能持平,这样市场才有可能做大。否则,政府拿不出钱来,自然市场就下来了。也就是说,整个行业是受政策驱动而不是市场驱动。当时我们判断市场只是短期繁荣,就没有投。


  我们比较看重的是能源效率。根据中国国情,能源效率这块大有可为。中国工业一直是粗犷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发电、炼钢的效率相差二三十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浪费几座煤山。如果能把这个省下来,企业本身就能产生效益。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我们投了好几个项目,像北京神雾,他们做一种节能的蓄热式锅炉,创始人原来是学火箭发动机的,对这个很懂。


  对电商我们也比较谨慎,一个都没投,团购我们也一个都没投,但并不代表这个行业不好。其实电商的市场容量很大,国内的互联网渗透率是40%,仅是美国的一半,还有发展余地。另外,很多人会从传统购买转向网上购物,这也是不可逆转的势头。我们总体还是看好的,但是一个卖鞋的动辄几亿元的估值,我们就觉得不靠谱。实际上,我们密切关注TMT行业一些新型算法、搜索、工具类的公司。别看现在没有马上爆发,但是发展潜力很大,google开始起来不就是靠它的算法吗?


  企业做大了当然没事,有福同享,但是在情况不好的时候能不能有难同当就是比较大的问题了。有些团队看情况不好就赶紧往自己口袋里装点钱。另外,我们喜欢专注的团队,对一个东西很投入;而整个团队又很平衡,有做市场的、有技术大拿等,各方面运作比较灵活。


  然后再看具体的产品。对于产品,我们会仔细地分析有没有竞争门槛。在投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门槛。比如,你有技术门槛、执照门槛或是品牌吗?在中国没有一定的门槛,只要是个好东西马上变成一片血腥的红海。


  我们还看重市场的发展潜力。有人给我们看一个项目,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已经占到市场总量的90%,是好东西,但对不起,发展潜力实在太低了。最好公司所处的是一个特别大的池塘,有几条小鱼在游,稍微养大一点,这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东西。最后,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可预测性。比如,今年投多少钱下去,明年可能有多少产出,未来三五年内有多少增长空间,都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要提醒下创业者,现在大环境不太好。根据清科的数据,跟去年相比,今年的基金融资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多。二级市场表现也不好,风投本来可以退出一部分,把资金回笼继续投资,但这部分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很多基金都不敢投了,市场上的钱少了,对创业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原来一个不好不坏的项目都有一堆人追着来投资,现在不一样了,投资人会比较挑剔。


  在投资热的时候,只要看上去不错,投资人马上就会拿出一个投资意向书。现在不会了。派一帮人到公司做一个预先的尽职调查,看半天没什么毛病,先签一个保密协议,然后再做财务尽职调查。最后实在挑不出毛病来,再出一个投资意向书。


  另外,给的估值也低了。股市表现好的时候,创业板动辄就是六七十倍的市盈率,那时候20倍的市盈率也会有人出。现在不一样了。所以创业者要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我觉得创业者不要等到最后几个月没钱了再融资,一般至少提前12个月做准备。否则万一哪个地方资金链断掉,你就没法撑下去了。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