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最“平易近人”的一年,众多创业者数量选在此地掘金,而送水工的价值呢?有人提出了B2D(Business to Developer)概念。这类企业针对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上线前后的各类需要提供在线云服务,既包括存储这样的基础服务,又包括各种解决单一问题的“模块”。在美国,它们已经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关注B2D公司,现在正是时候。明年,这个领域会出现多少玩家?
这类应用会像一个个小模块,越做越专
口述 | 经纬创投分析师庄明浩 整理 | 曲琳
去年第二季度时候后我关注过这类B2D公司,美国很多家公司融资,中国零散地出现了一些。
2013年会是它们发展的好时机,因为整体经济环境并不太好,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会考虑免费的—细分服务。这个逻辑虽然比较浅显,但我想在这里可以说得通。
专业化分工、纯靠技术解决问题是美国人的思路,在美国你开发一个App,只需要关注你的核心功能就好。中国有很多行业都是看老板之间、销售之间的关系,没法做专业化分工。在比较新、比较纯净的行业倒可能推行开,移动互联网算一个。
很多开发者还没有意识去使用这类服务。其实它们可以帮你节省的成本,不仅是资金,还包括时间和人力。如果是自己去做,维护成本往往是越来越高的,比如做数据统计,需要根据内容分发不停做分包,开发者需要改很多次,非常繁复。
B2D领域比较明显的几种模式,在商业化方面还需要摸索:针对移动开发者的云存储,离钱比较近,我想明年可能出来几家比较好的;“引擎”是很成熟的商业模式,相当于收licecce费用;数据统计,我们投资的友盟是最早做的一家,目前转到广告来变现;做测试,其实收费方式并不太明晰。这类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作为基础服务方,可以按月或者按服务量收费。
还有一些新的服务,比如“转码”,例如在Android和苹果之间的开发转换工具,但我对效果存疑,也许“转换”会降低个性化成分;可以直接加到App上面的“支付模块”也很有需求;云测做的是产品发布前的测试,国外有做产品在用户端的测试,也不错;“社交分享模块”,把你的内容一下分享到多个网站;还有客服模块,解决与用户沟通的问题。
这类应用会越做越专,很多新业务会像一个个模块一样,覆盖在移动互联网上面一层。
我想在这个领域,每一个小业务都会出现几家公司,未来可能剩下一两家,而且还可能是大公司来做的,比如百度就在做数据统计、转码等业务。这类公司如果得到开发者的信赖,可以在原有业务上不断增加新业务。[page]
B2D领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模式
口述 | “云测”创始人王军 整理 | 曲琳
我把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为开发者提供的服务分为五块:第一部分是为“开发”环节的服务,例如第三方的开发架构、跨平台开发引擎;第二部分是“连接”,就是把App与SNS、云数据库或者其他产品进行连接,现在做开发不可能是在自己独立环境里面,都需要有接口;第三部分是“测试”;第四部分是“管理”,例如发布、升级、代码管理;第五部分是“分析”,做一些数据的统计挖掘等。
“云测”专注于测试环节。当时我们团队做PICA时候,最麻烦的事情是兼容测试,因为各手机终端的差别太大,当时测试团队30人,200个手机,非常希望可以自动化完成。这种需求是所有开发者都有的。专业化分工是趋势。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有不同的地方,前者的生态链中存在不同的运营商、操作系统、机型,在使用过程中又有不同的带宽环境。除了测Bug之外,我们会模拟真实环境,为手机进行极限测试。
也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我相信,与PC互联网相比,针对移动开发者的服务,会有很多新的服务类型。2013年,这个行业会多出很多选手。
2013年,我想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情况是,看上去不错,其实还很严峻。这个行业还没有对实体经济还没有太大影响,先谨慎乐观吧。我们这些为开发者做服务的公司,首先,还不能着急盈利。产业链还没挣钱,你这边不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从云测的角度,基本服务都免费,除非你的服务变成了“空气和水”,否则就算收不了费,也可以收税,未来不用发愁。
当然,整个产业链也没有一定免费的规矩,我们是该挣钱还是该免费,这要看各家的策略,以及各家粮食有多少、弹药有多少。云服务,以及一些分析类服务,一开始就能挣钱。
其次,我们这些企业目前提供的服务还不够深,明年主要的精力是给开发者全方位,更方便的服务。
再次,2013年将持续“大数据挖掘”这个大势,我们需要给开发者提供更深层的数据分析,不是采集而是加工,挖出更新、更深入的商业价值。所有开发者都需要在保证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商业门槛、竞争优势。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国际化。我们现在英文版已经完成了,很快要做海外的服务,会专注于兼容性测试,这是云测最擅长的,也是用户不可或缺的环节。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普遍建立在云环境中,服务的提交不以时间、地点为限制,是24小时的,所以可以往海外发展。
全球化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我们的领域将会有更多竞争。我们产品出来半年后就有几家大公司效仿,只能自我保护,对方要赚钱那我就免费,进军海外,也是提前做好部署。
另外作为第三方公司,本身也要熬时间。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从业人员、包括用户都担心,到底数据安全不安全。我们这类公司需要花时间得到开发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