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大型监护仪领域诞生了中国迄今最成功的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好络维希望在远程监测细分市场“复制”这一辉煌。
文 | 严晓霖
医院的大型设备并不能帮助高血压、心脏病等高危慢病患者持续监测及管理病情,因为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或是天天跑医院。如果用一般家用仪器自诊,则精度不够,且无法及时传递给专业医生做判断。
以无线网络将病人和医院连接起来的远程监测设备能解决这一难题。在这一领域走在前面是GE、飞利浦等跨国公司。亦有数家中国公司效法研发,但精度还不尽理想,如心电数据大多止步于“三导”(三导联,指显示3种心电波形)。
在本土军团中,“好络维”处于领先位置。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不单在多生理参数同时监测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且因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出色,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将数据精度做到了不输进口设备的“十二导”(十二导联,指显示12种心电波形)。
据其创始人、总经理孙斌透露,好络维目前已经开发出四款产品:分别针对医院或社区、出院病人或老人、未发作病患的三款远程监测仪,和一个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物联网健康管理平台。
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以心脏病为例。心肌梗塞一般会在发作十天前出现征兆,病人感觉不适,十多分钟缓解。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一切正常。如果后来还是发作,运气不好可能便会致命。
这显示出依据孤立时点数据做诊断的不充分,和参考病人日常监测数据的重要性。为此,好络维推出了背在病人身上的终端监测仪,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心电、呼吸、血压、血氧、脉率等数据。这些数据会同步至后台自动分析,也可供医生调用以做出更准确的诊疗判断。
对尚未发作的病人来说,是为“上工治未病”。对于已经接受手术的病人而言,则相当于把病房延伸到了家庭,可缓解医院病床短缺的矛盾。用这些设备将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到社区、村镇,可将目前人口普查、社区健康筛查中的粗略资料升级成真正有据可靠的人口健康档案。如发现病情,可与大医院远程会诊、转诊,实现国家提倡的“三级医疗”。
具体来看,每一个使用好络维产品的病人都有一份存储在云端的个人档案。做完检测,只要有无线信号,结果即可上传。登录好络维的健康管理网站,可以得到一份后台数据分析出具的健康报告,有医生就此初诊,给出是否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如有需要,好络维可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所有与其建立合作的医院都认可,并可查阅健康档案作为诊疗参考。倘若病人需要手术,术后康复阶段的医患沟通亦可依靠此云端档案远程进行。
有何进展和困难?
孙斌坦言,在面向医患双方做推广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进医院、进渠道,而是中国老百姓的医疗消费观念:习惯于生病之后再就医,而非投资于预防。
因此,好络维将较多功夫下在了与重点医院建立合作和借助政策资源推广上。比如,与301医院建立合作,从而打通了其下辖的上千家部队医院;瞄准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干部群体,在华东五省一市的干休所都进行了试用,还将进一步在全军一千多所干休所广撒网;与杭州市桐庐县卫生局合作,将桐庐县人民医院和190个农村医疗网点连接起来。农民就近在乡镇卫生院监测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县医院和301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必要时即时会诊。
2008年走入市场至今,好络维已陆续与100多家医院签立了合作协议,拿到了科技部的“十二五”重点科技项目,去年约实现销售额4000万人民币。不过,它的目标不只是靠价格优势进口替代,更立志要在技术上2-3年内追赶GE,在远程监测细分市场“复制”迈瑞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