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3年12月 > > 林栋梁:19亿美元交易背后的伯乐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林栋梁:19亿美元交易背后的伯乐

  林栋梁投资的大多是早期公司,但他更愿意从长远着眼。网龙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创投行业非常低调,关于他的报道,少而又少。2013年91无线19亿美元的并购案,让人们纷纷猜测背后的故事。



  文 | 翟文婷


  2003年中,林栋梁接到IDG资本上海同事转过来的一个项目,他便飞到福州去见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此人正是刘德建,要看的项目就是网龙。令人意外的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口头达成了投资意向。“林栋梁对网龙一见倾心,毫不犹豫。”时任网龙CFO胡泽民说。


  没多久IDG资本在北京开年会,虽还没有完成投资,但林栋梁还是请刘德建来参加这次会议。这一趟过来,IDG资本便跟刘德建正式签订了termsheet,向网龙投资200万美元。


  IDG资本投资网龙时,刘德建只有32岁,林栋梁对他欣赏有加,“他对技术非常了解,虽然他原来的背景不是IT,但他对新鲜事情非常有热情,也很敏锐,做事情很投入。而当时的网龙在游戏创作方面表现不错,17173又是那时最好的游戏门户,所以就投资了这个项目。”


  林栋梁的爽快和果决很快就获得了回报。实际上,IDG资本在和刘德建的投资交易合同进行的同时,网龙出售17173的动作也在同步进行。这边投资完成了,那边出售业务也基本完成,虽然他们卖掉17173的价钱比IDG资本对网龙的整体估值总额都要高,但刘德建还是遵照约定完成了他的A轮融资,IDG资本的投资与回报几乎是同一时间完成的。这个过程,建立了双方最根本的信任。“刘德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非常优秀非常诚信的,我喜欢和这样的人合作。”林栋梁这样评价。


  而在刘德建眼里,林栋梁温和、睿智,看问题一阵见血,而且是个很好说话的投资人。


  这个颇有意思的插曲也让林栋梁和IDG资本坚定了对网龙和刘德建的持续支持。网龙上市前引进过其他投资人,随着上市这部分资本也相继退出,但是IDG资本没有卖过一股网龙的股票,林栋梁说:“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会是网龙的股东,会跟他们一直走下去。”


  在91无线从网龙独立出来的时候,IDG资本也是91无线最早的投资人。因为林栋梁一直是网龙的董事,少不了近水楼台先得月。“91无线是做无线分发服务最主要的一家,也是做得最早的一家。91从网龙独立出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没有犹豫就做了首轮投资。”林栋梁说。


  91从网龙独立出来时,林栋梁投赞成票,也非常支持。刘德建说,“林觉得网龙在其他方面比较保守,91作为独立公司,要更加激进一点,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林在董事会上也给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在公司重大事宜上,他都会给予经过思考的建议,而且事后证明往往是正确的。”


  2013年8月,网龙将子公司91无线卖给百度,价格是让业界惊呼的19亿美金。作为网龙和91无线的双料投资人IDG资本,这无疑是他们投资清单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91无线CEO胡泽民说,“在91无线的并购决策上,林栋梁的判断和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清华园到IDG资本


  林栋梁中小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徽阜阳的乡下读书,1979 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这个专业是父亲看报纸时帮他选的,当时,他和父亲对何为软件几乎不懂。入学后,他才逐渐了解该专业和内容。回忆大学生活,林栋梁说:“五年的大学生活紧张平静,我到了大学才真正了解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在班里是一个极平凡的学生。虽然在专业研究上没有出类拔萃,但五年的教育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工程技术功底。”


  1984年林栋梁直接考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班,那年也是经管学院建院的第一年,朱镕基是第一任院长。1986年林栋梁毕业,他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经济政策。他参与的研究获得过孙冶芳经济学奖。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花旗银行所属的一个公司工作了一年。在林栋梁的口中,他的一切经历似乎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他是一个典型的清华人,不善讲述故事,但表达言简意赅,句句切中要害。


  1993年,林栋梁回到北京,因朋友相求帮助北京科协与IDG资本一起谈合作,从而认识了熊晓鸽、周全。随后,他成为了IDG资本的第四位合伙人。1995年,林栋梁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近20年的时间里,林栋梁所在的IDG资本共投资了近300家公司,林栋梁本人如今代表IDG资本担任着超过10家公司的董事。


  2007年前后,随着IDG资本整体基金规模的扩大,林栋梁的关注重点转向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领域由我们年轻的合伙人去负责,我们老了。”他谦虚的说。几年下来,他投资了数家从页岩气开发到石墨烯薄膜开发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在讲到这些公司时,林栋梁说,“我们已经投资了几家拥有世界最领先技术的公司,我对这些公司有信心,也有耐心。”


  低调的兄长


  回顾当年,接受过IDG投资的搜房网创始人莫天全依旧感慨万分,IDG资本和林栋梁很像讲义气的大哥,在几次遇到困难时,都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十几年来,IDG一路帮助我们。搜房网曾经两度资金紧缺,两次都是IDG给我们筹备资金,虽然不多,每次100万美元,但是却救了我们的命。最难得的是,IDG给我们的帮助,纯粹没有任何担保,这个很难得。”


  同样与林栋梁是清华校友的朗新科技创始人徐长军与林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他对林栋梁的描述是,话不多,但是看问题很犀利,而且为人坦率、诚恳。作为投资人,注重长远而不是眼前。


  徐长军1996年创业,做的是电信方面的产品。2000年时他拿到高盛、英特尔的投资,差不多是国内第一批接受境外资本投资的企业。但正因为螃蟹吃得太早,所以对投资的很多规则不太了解,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当时高盛投资2000万美金,规定2005年之前上市,否则公司决定权就要交由高盛处理。


  结果,徐长军没有赌赢。高盛给出两个选择,要么MBO,管理层自己买下公司;要么由高盛买下,再卖给其他人。徐长军拿不出钱来,最终由以色列一家名叫Amdocs的公司收购了朗新,对方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一家电信运营商。但是,企业被收购后经营得不太理想,2010年,徐长军想自己把公司买回来。他需要钱,就找到了林栋梁。


  林栋梁当时觉得电信行业软件和服务方向还有机会,愿意投资。但是徐长军忌惮之前的经历,希望能由管理层来控股。林栋梁和IDG资本没多犹豫,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管理层就是公司的主人,我们只是投资人。”所以,朗新的管理层在回购时,用了“一笔小钱”加上业绩的保证承诺等就获得了企业的控股地位。


  而在2013年8月,朗新想从境外架构转为境内时,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满足国内上市的监管要求,同时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机构,朗新需要平衡股权。这次,IDG资本又做出了配合与支持,出售了部分老股。“IDG资本和林栋梁没有就事论事、斤斤计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股东和公司的长远利益上。”徐长军说。


  2011年,朗新与华为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做电信业务,一年后把这块业务出售给了华为。因为在电信方面,华为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林栋梁不但支持朗新这么做,他还建议徐长军专注于智能电网软件。这是2010年之后全世界才开始重视的行业,能源产生、传输和分配是不分国界的大问题,朗新进入的时机不算晚。而且林栋梁告诉徐长军,虽然相比互联网,电网比较封闭,但是未来肯定会诞生像中兴、华为这样大的企业。


  林栋梁对他的被投公司都义无反顾地给予指导和支持。“栋梁投的很多项目,尤其是成功几率大的,都是连续创业者。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屡败屡战,最终成功,败的过程就是掌握了教训,不是绝对失败,是很多个错误积累起来的经验。”云测创始人王军说。


  在王军眼里,林栋梁很像一位兄长。“他资历很深,也比较年长,很多时候更像大哥一样跟你去沟通。他偶尔发脾气,但更多的是兄长的一种关怀,不是敌我对立的矛盾,而是他发现一些问题,替你着急的情绪表现。”


  2011年,这家移动互联网真机云测服务平台拿到IDG资本将近1000万美金的投资。投完之后,王军和他的合伙人蒋晓海就摸清了林栋梁的原则,“不需要我的时候,你们就放心大胆去做,搞错了没关系,再来。”


  王军介绍,林栋梁看项目不是按照传统商业计划书的模式跟创业者沟通,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第一,他更关注你们想做什么事?第二,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需要你们来做这样的事情?第三,谁来做这些事?”


  林也没有太正面关注过短期收益如何,反过来他会问创业者,“你需要多少钱?这些钱够不够?”王军的理解是,这不代表IDG和林栋梁不关注投资回报,而是更有耐心。


  “在很多关键节点,他会从他所接触到的数据以及了解的情况,积极地给你反馈,帮你修正想法。这些意见不是出自投资人的角色,他从来不会强制我们接受,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这些建议让你心里很踏实。”王军说。


  在胡泽民看来,林栋梁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只要是他认可的企业和创业者,他都会一直支持。比如他信任和支持网龙和91,投进来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卖过网龙一股股票。他会把创业者当作伙伴,所以我们很多关键的决策都会咨询栋梁的意见。”


  尽管在投资圈已经浸润了近20年,林栋梁对于自己的评价还是如其人一般低调:“我个人有限的投资经历告诉我,除了投资的钱之外,我真诚地觉得我们没有哪些本领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企业和创业者。在商业模式及产业方向上,可能会有些许帮助,我倒习惯于做一个安静的股东代表和伙伴,悄悄地为企业和创业者鼓劲加油、分忧解难。”


  在生活上,他依然很简朴,没有豪车,穿着吃饭都很简单。在被他投资过的创业者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投资的一个创业者在一家饭店包房吃饭,出来接个电话,发现林栋梁跟另外一人在大厅里正用餐,这一幕让这个创业者很不好意思。


  王军说,林栋梁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已经很超然,“对大人物不惊讶,对小人物不厌恶。没有人生经历,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对话


  《创业邦》:您初入投资圈的1995年,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怎么去判断项目?


  林栋梁:实际上,我们这些人当时都没有特别的经验,也没有什么投资背景。某种程度上,还是看美国的投资机构投哪些方向和项目,然后启发我们去做投资。在互联网技术方面,中美有差距,但是没有其他领域差别那么大。


  《创业邦》:您早期的投资项目是什么?


  林栋梁:1995年我和周全就投资了莫天全创立的一个公司,当时他刚从国外回来,做房地产信息服务。1999年这个公司变成了搜房,我们继续投资,现在我们还是搜房的股东。


  《创业邦》:IDG资本早期投资出手比较快,也押中了不少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原因是什么?


  林栋梁:IDG进入国内比较早,整个团队也比较团结,学习态度很好,决策比较快,我们对技术的理解也很到位,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造就了那时候的一些投资特点。


  《创业邦》:您是押赛道还是选手?


  林栋梁:这两者很难分开,人和事如硬币的两面,都很重要。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他做的事情也不会那么不靠谱。最好两件事情都想清楚,我们做决定会更容易一点。


  《创业邦》:您喜欢哪类创业者?


  林栋梁:我还是愿意投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强、有持续研发能力的团队,我也比较喜欢彼此交流顺畅的创业者。他对所在的领域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激情,团队建设能力比较强,人要厚道、要专注。我投资一个项目,往往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和他们沟通,包括了解他们的合作伙伴、社会关系以及他们在业界的口碑,这样对他们能有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判断。


  《创业邦》:在新能源领域,您主要看好哪些方向?


  林栋梁:新能源、新材料基本上还是靠技术驱动的,如果公司有技术、有持续的研发能力,懂装备,我觉得都有机会。我们运气还不错,投了几家非常优秀的做太阳能、LED、新材料的企业,还投资了一家做页岩气开发的公司。我们也投资了一家做石墨烯薄膜研究和应用的公司,他们吸引了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研发人员,是世界上第一家把石墨烯薄膜应用在工业产品上的公司。


  《创业邦》:相比之前主投互联网,您在看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项目时,价值点有什么不同?


  林栋梁:新能源和新材料需要创业者有更全面、更综合的能力,比如对技术和装备的理解能力、对团队的组织能力、对资源的把控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等。同时,这块需要的投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风险很高,赚钱更不容易。


  《创业邦》:您怎么看特斯拉?


  林栋梁:特斯拉是家伟大的公司,它正在颠覆传统的汽车工业。锂电池技术是现在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不过随着高容量、快速充电等技术的突破,我认为8~10年后,新出厂的汽车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电动汽车,如果你愿意,也可选择配装自动驾驶等功能。


  我也在看电动车,不过中国很难有像特斯拉这样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相反大众市场应该是中国的天下。大众产品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但产品可靠、成本低,可以大量生产,中国公司在这块市场应该有很大的机会。


  《创业邦》:您主要看传统汽车转型的厂家,还是完全从电动车切入的新公司?


  林栋梁:我觉得传统车厂做电动车,左右手互搏,挺辛苦的,要经历非常痛苦的转型过程,过去他们引以为豪并帮助他们成功的知识、技术、经验和巨大的装备投资,往往是其发展的负担和包袱。所以颠覆这些传统产业的公司,通常不会是行业内优秀的公司,外部企业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强烈呼吁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在中国发展创新型的纯粹电动汽车公司,因为中国有产生世界级电动汽车企业的机会。


  《创业邦》:新能源依赖政策的现状会改变吗?


  林栋梁:新能源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特别像太阳能、风能等到今天还离不开政府的补贴。因为现在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很难与常规能源的成本相比,而且政府希望能够发展清洁能源,所以政府有一些补贴。


  从我们投资的太阳能企业的技术发展过程来看,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将会不断降低发电成本,国内有望在几年之内,使其发电成本达到售电平价。到那时,太阳能就会快速成长为我们国家能源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清洁能源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创业邦》:相比10年前,对于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者来说,成功的机会是不是变小了?


  林栋梁:中国创业的机会绝对多了很多,创业的领域也更加宽广。有志于创业的创业者虽然更多了,但对于真正在创业的人,相信成功的机会应是一天比一天大。


  《创业邦》:在您眼里,什么样的VC是好VC?


  林栋梁:能投资到伟大企业的就是好VC,这些企业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经济效率,帮助社会进步。这应该是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当然,如果运气好,能投资到这种企业,赚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2013年《创业邦》12月刊杂志封面报道特稿


  【2013年度创业人物】刘德建:19亿美金大赢家


  【屌丝逆袭录】博雅张伟:死磕腾讯之后穷屌丝如何变身大土豪?


快速订阅,第一时间获得12月《创业邦》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进入淘宝订阅通道,免运费哦!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