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封闭与开放并存的环”。
《创业邦》杂志 文/魏武挥
专栏作家介绍:
魏武挥:新媒体观察员、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
闭环这个词,原来用于电路上,后来又用于管理,最近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讨论中,比如说所谓的“O2O闭环”。其实很多写出这个词的人,彼此对闭环的定义都不一样。非常常见的一种解释是:整个业务逻辑通顺,能够自成一体。
很关键的因素是,业务链上的每一个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通路都是扎实的。还是以O2O为例,如果移动互联网不够发达,线下的业务点再怎么折腾,还是很难和线上发生联系。另外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在于: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封闭与开放并存的环”。
以整个淘宝生态为例,如果阿里任由卖家从外部引入流量,这就会让淘宝的商业逻辑无法形成闭环:淘宝的任何一种广告形式的商业价值将大幅缩水。与天猫不同,淘宝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同时,阿里也必须让这里的卖家足够多,卖家如果没有一个海量的数字,它的广告同样会大幅缩水。因为海量供给的卖家们会造成一种稀缺:如何让买家找到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淘宝有可能真的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个所谓的“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跑上去免费开个店。
所以,真正的闭环应该是这样的:在某一个(甚至多个)局部点上拥有开放的心态,但在最重要的商业逻辑点上,它是封闭的——不要迷信开放平台的“开放”二字,商业社会里没什么人会真心跑来做慈善,大家合作各取所需罢了——之所以它有封闭的可能,是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你只能靠它。
最近众筹这个事非常火,我有一个学生搞了一个,一个朋友也搞了一个,所顾问的一家基金投了一个。众筹的环节大致是这样的:某人发起一个项目、利用各种手段到处推广(主要是社交网络),号召用户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给钱(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众筹失败需要逐个退钱。在这些环节上,发起项目人也好,推广平台也好,支付工具也好,都不是自家的。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众筹似乎就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平台,缺少一个点可以封闭起来,没有商业逻辑支撑。
我尝试过一次众筹,老实讲,就目前而言我没有看到众筹平台有什么特别的必要。你完全可以在淘宝上开个店以卖东西的方式进行款项筹集,然后自己跑到社交网络上去推广——比如微博现在提供一个粉丝置顶微博的服务,像我这种4万多粉丝的中小V,发一条在4万多粉丝那里置顶的微博不过50块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推广费。
我顾问的那个孵化器基金,投入的项目做的是基于微信的众筹,你可以视它为一个微信的插件——这件事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而开淘宝店这事一天就学会了。但我还是多嘴了一句,既然是利用微信进行众筹,那么就应该更多地去考虑“项目发起人和ta的拥趸们之间的关系”,换而言之,如果在这个众筹工具里,能够让发起人和拥趸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那么这个工具本身就有了价值。这些互动包括拥趸们对项目的可行性建议、发起人让拥趸们介入生产过程等。
一个生意的成立是要靠可行的闭环的,而闭环的形成一定是在独特价值点处封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