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诚:请介绍一下清华企业家协会成立创新创意榜的初衷?
邓锋:清华企业家协会的这个活动叫创新创意榜,而不是创新创业榜,没有创业两字。中国有这么多创业大赛,为什么没有“创业”两字?因为我们强调创业背后的源动力,希望中国创业者做有原创力的创新创意。
我们看到中国有太多创意,但真正有创新创意的比较少,所以,清华的企业家们要搭建一个能推动中国产生创新创意的平台。你只要有创新、创意的想法,都可以参与评选。评委不仅仅是清华企业家,我们还会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有时尚领域的、有文化领域的,和我们一起来参与评选。这个创意可能是5年前做的,或者3年前做的都没关系。哪怕只是一首歌、一个好的美术设计,都可以参与进来。
李泉生:我是清华机电系毕业。大家当时觉得需要一个交流平台,就搞了一个俱乐部。2005年,邓锋他们把办企业的主体转移到国内。8年来,全球有200多个会员在中国内地,还分布于美国东海岸,西海岸以及日本。大概10%是公司高管,还有20%是属于不太搞技术的。我们扶持还在继续创业的人,所以在座的来宾都是我们支持、合作的对象。这就变成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企业咨询法律等服务。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圈子。
邓锋:我们有两个特点:第一,有理想主义色彩或英雄主义色彩;第二,大家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的大学,都有集体观念。之所以强调这两个特点,是因为创业挺辛苦,如果能彼此启发一下,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的感悟是:创业过程中,清华这帮人给的帮助非常大。
潘建岳:我是1992年离开清华进入企业。如果当时有像创业邦这样的平台,现在肯定又不一样了。新思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做设计工具和技术的供应商,目前来讲,任何一款电子产品,都一定会应用到我们的工具和技术。
艾诚:从清华企业家协会主席的角度讲,创新创意榜会给创业者带来什么样好处?
李泉生:最开始理事会讨论吸纳成员的资质时,考虑过是不是必须仅限于清华校友。后来,我们说既然在中国搞活动,就应该没有界限。这之前,我们还发起“北美创业大赛”,今年已是第三年。我第一次做“北美创业大赛”总决赛评委时发现,最终胜出的创业者竟然是个外国人,这出乎我的意料。我们这套班子发起这个活动,不止出钱、出名义,还想把活动变成可持续的、有很强执行力的活动。邓锋非常忙,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人。但为了这个活动,也都到场了。
邓锋:参加这个活动能得到什么好处?说得实际一点,这个活动有奖金,而且资金数额还不小。为什么将这事作为重点事情来抓?就是希望奖励那些真正有创新创意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一些创意,让他们的想法在实现商业化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艾诚:请两位副主席给创新创意榜提一些建议?
潘建岳:创新和创意无处不在,不管在座的各位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是记者还是在企业负责具体事务,都有创新创作的机会。比如,你刚到公司的时候,几年之内把生意发展到六七百人;再比如,我们现在在韩国已经有相当规模化的公司,但当时在业务成长中遇到了问题,我找了三星很有经验的人做总经理,现在做得很好。由此可见,做每件事情都能有很多创新创意。总之,创新创意榜不局限于诸位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倪正东:未来35年或50年,能推动中国发展的不是中国制造,肯定是中国的创新。如果我们把整个创业当成一个汽车,创新创意就是里面的零部件。我们今天不能谈很多东西,但可以自由做很多有创意、创新的事情。清华企业家协会一定是开放的、包容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推动中国的这些创新创业向前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带动中国的创新和创意向前发展。
李泉生: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不止在清华校友当中,更多地存在于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我们希望能为形成一股创新创意的文化做出点贡献。
倪正东:在座的都是学长,我先抛砖引玉。我是典型的农民创业者,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在清华读书时属于不安分的人。1998年创办了清华的创业大赛。在清华读博士时停学创办清科,10多年后,中国的VC、PE环境好起来,互联网又火了。可见,人生中有很多机会,无论是创新也好、创意也好,还是创业也好。
艾诚:潘总是全球企业中的成功高管。到底该在体制内工作还是出去创业,您有什么建议?
潘建岳: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即使是充当职业经理人,也能在自己的业务平台上不断开创。不管是在体制内创业,还是在体制外创业,一定要坚持,只要有责任心,都能做成事情。
邓锋:我讲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首先我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我在北京长大,到农村下放,又回到大学,又出国,再回到中国,跨越各种时间、空间。不仅经历过三次创业,而且1976年大地震、互联网改革、大规模的外资进入等很多大事情我都赶上了,真的比较幸运。
其实这和人的心态有关。创业不应该以赚钱或成名为目的。能够驱动我经历痛苦也好,幸福也罢,最终靠的是我的理想。理想是一种生活状态。创业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你不是活在未来的梦中,也不是活在过去的美好回忆当中,你是活在当下很幸福的快乐当中。
李泉生:邓锋很年轻。我的经历其实比邓锋曲折很多。虽然他有很多经验,包括倪正东在读博士时,不好好读书想创业。而我们当时就想着找份不错的工作,所以我真的是本本分分工作,到了2000年之后才开始有创业想法。47岁,我创办达泰资本,这是我自己真正的创业。过去每一段经历都很重要,创业没有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