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希望利用资金让创业者成为其合作伙伴,重塑上门服务业,打造BAT那样的大平台。
58同城首席战略官陈小华
文 | 翟文婷
前段时间,58同城宣布未来几年将陆续投入10亿美元推动新业务孵化和投资并购,之前的高级VP陈小华被推到58同城首席战略官的位置,奉命组建投资团队。
相比此前分类网站单纯的信息媒介属性,移动定位给予了58同城在生活服务领域更多的想象力。如果说,美团、大众点评在到店消费的O2O领域抢占先机,58同城正在从上门服务寻找侧面登顶的机会。
创业邦:为什么拿出10亿美元做投资?
陈小华:每一个公司的战略都是基于对形势的判断。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是迄今为止在商业方面还没有打造出一家潜力巨大的公司。大众点评、美团这样的去店消费已经初具规模,而上门服务真正崛起是近两年的事情,打车、家政、租车等移动端服务刚出现。去店消费的互联网化更多还是一个信息通道,商业本质没有被改变;但是像打车这样的服务已经重塑了打车流程,提高了司机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上门服务都发生在58同城的细分类别上,重塑这样的服务业可能会产生BAT那样的大平台。BAT几乎是在市场空白的情况下崛起的,但是如今的市场环境跟那时已经大不一样, 58同城要想抓住这次重塑服务业的机会,光靠自己不行。另外,服务业太大,58同城的每个类别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行业。58同城没必要在每个行业都跟创业者成为竞争对手,而是应该利用资金让创业者成为合作伙伴。
创业邦:58同城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陈小华:第一,能增强58同城的现有业务,比如招聘、房产、汽车,模式有无创新没关系,也无所谓项目大小,只要有用户或收入就可以。第二,投资连接人与人的项目,比如搬家、装修、开锁等本地上门服务领域。现在创业也基本都在这一类,我们希望58同城进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大量布局,不怕失败。
我们希望投资的项目能独立做大,如果做不大,将团队并入58同城也可以。另外,我们倾向占股20%以内,给创业者足够的动力,也留给以后58同城增持的空间。我们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一定是58同城看好这个领域,而且跟现有业务有重要互补。
这样的投资对未来跟巨头竞争也有好处。携程围绕它所在的行业进行了大量布局,投资了易到用车、途牛、同程网、航班管家等等。如果巨头要整合携程,就等于在整合中国的旅游产业。最后巨头不是打败携程,而是通过携程去投资更多细分的领域。大众点评也是这样的路子。中国巨头的思路现在也变了,都在进行连环投资。
创业邦:58同城投资的公司跟现有平台是什么关系?
陈小华:有些高频使用的服务可以独立,比如代驾。但是像搬家这样的服务,使用频次低,独立成本太高,这一类服务就会整合到58同城的平台上。低频次服务的集合体就是58同城,这也是58同城入口的价值。
创业邦:怎么理解上门服务里,人与人的连接?
陈小华:原来电子商务里的B2C和C2C可以同时服务无数个C,信息发布者和浏览者在时间上和地理位置上都不一定一致。但服务业不一样,比如一个代驾师傅一次只能服务一个人,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直接把供需双方连接起来。
58同城现在已经跟5000个代驾签约,顾客可以就近选择,一下单代驾就可以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讲,58同城就是原来的代驾公司,但是运作模式完全不一样了。
创业邦:如何面对BAT的竞争?
陈小华:实时找周边信息、找上门服务和去店消费,这是服务业基于位置、移动的三个完整场景。BAT现在盯着的是去店消费这块,因为它涉及的频次最高,消费基数够大,需求旺盛,适合短时间切入,也跟BAT现有用户重叠,容易迁移。
但在餐饮行业腾讯就不自己干了,而是把大众点评接进来。因为餐饮对互联网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再强大的巨头,餐馆老板也觉得是锦上添花。而且要打通中国几千家餐饮品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搬家、家政这些上门服务跟餐饮又不一样,完全没有标准。58同城做的业务,本质上就是雇用了一个人去给顾客做服务。人是最难控制的,服务标准化很难。对人的连接和管理才是这一代服务业的核心。
58同城在线上很扎实,原有商家对我们的依赖远远超过对BAT的依赖,北京几乎每一家搬家公司都是我的客户,都在58同城上投广告,在云端使用我们的后台产品。但他们在微信、百度没有账号。所以未来BAT会跟我们合作,大众点评已经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