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永迪
"简书”的创始人林立自称“简叔”,这个称自己“叔”的CEO是个十足的文艺男青年。有人说“简书”这款是一剂暖人的“文艺良药”。
“简书”的来源
做“简书”并不是简叔的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他做过一款团队协作软件,产品代号是EC。之所以暂停这个项目做“简书”,简叔说“是一个意外”。那时候他喜欢Markdown,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支持Markdown的笔记本产品,于是他打算自己做一个。做完第一个设计稿之后,他就让实习生去开发了。“当时这款产品名字还不叫简书,我给它取了个自以为很好的名字叫Maleskine,是Markdown和Moleskine的整合。”
当时简叔和团队还想把这个“全球首款支持Markdown的笔记本”推向国外,但是后期有人告诉他们“要想进军海外市场,必须要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来帮你们做市场”。简叔和他的团队认识到,团队里没有英文土著,将产品推向国外不太现实。最终,他们收下心来,把产品定位在国内,并且重新取名。之所以取名叫“简书”,有“简洁书写”之意。 “简书”上线的第一天就有用户向简叔团队表示对这个产品的强烈喜爱。“这让我们很振奋,内部开始讨论‘简书’和‘EC’的关系,最后决定‘EC’无限期暂停,抽出全部人手做‘简书’。”并且还加入了“阅读社区”和“富文本编辑器”,“简书”开始往“中文写作和阅读平台”转型。
商业模式的创新
去年12月,“简书”的Slogan从“找回文字的力量”改成了“交流故事,沟通想法”,很多用户纷纷表达了对老Slogan的怀念。对此,简叔表示:“我们把产品定位说明改了,从‘写作和阅读平台’改成了‘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这一转型,同时也意味着2015年的“简书”已经是一个全新定位的产品。
简叔认识到,如果专注于严肃长文写作和阅读产品会面临三个问题:用户规模有限、产品活跃度不够、内容难以变现。“我们调整了定位。写作、阅读这两个让人感到压力的关键词将淡化,转而突出内容、分享、交流、沟通等更轻松、愉快的关键词”,提起转型经历简叔记忆犹新。而为了让严肃长文的创作者依然可以在简书“过得很好”,后期简书还推出了专题功能,发挥了专题对不同类型内容、不同兴趣用户的聚集作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部落。专题对于写作者来说,文章将得到更多被发现的可能;对于阅读者来说,订阅一个专题,就能看到由作者投稿、编辑选编的最新更新文章;对于专题的编辑来说,有一个机会可以展现自己独特的品位,在运营专题的过程中会找到同好,甚至还有机会和自己喜欢的作者交朋友。“简书”之前的专题是编辑在维护,后期更多的是用户行为。如此看来,专题无疑成为“简书”的一大特色。
谈到未来希望“简书”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简叔想得很明白,“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的故事都被看见”。试想一下,繁忙的午后,下班地铁上寂寥的搭乘时间,以及睡前满足的小时光,你打开一款叫“简书”的APP,花一段并不长的时间阅读一则真实的人生故事,些许触动一点共鸣,这些点滴的温暖何尝不是生活的温度。简叔说,“简书”里有很多好故事,他甚至有打算将其拍成微电影。这样看来,经历成为故事被很多人看见,在“简书”这个平台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