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2年03月 > > 顾志诚:大佬身边的年轻人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顾志诚:大佬身边的年轻人

  他15岁做论坛,19岁做播放器,曾经跟邹胜龙、冯鑫共事,一直想做聚焦产品本身的东西;25岁,他迎来了这个机会。



  文/刘恒涛 摄影/黄更生


  “说实话我现在没怎么想赚钱的事,想的是怎么让用户用得更爽。因为距离Dropbox我们还是有差距的。”在三里屯SOHO,顾志诚说这话的时候,酷盘已经有近1000万注册用户了。至于装机量,他估计已经早就超过一亿了。他们本来是准备去马尔代夫开年会的,但是因为2011年注册量相比预期目标差了十多万,行程取消了。


  酷盘,一种云端存储服务,用于文件管理和备份。这是26岁的顾志诚在2010年开始做的一个新事业。在这之前,他做了暴风影音——2006年被收购,那个时候他才只有21岁。


  已经有诸多巨头试水云存储服务,腾讯、360、金山、新浪等都在觊觎这个领域。在这其中,顾志诚差不多是最年轻的创始人了。


  借Dropbox东风


  顾志诚是从2010年8月份开始做酷盘的。


  2010年,从暴风影音出来的顾志诚闲了一阵子,常常和做ZCOM电子杂志的黄明明一起“碰碰想法,聊聊方向”,两个人都想做点新东西。


  “我们都挺苦逼的,都做过播放器,做过下载,觉得以客户端广告为盈利模式的产品前景实在是不明朗。而且用户的切换成本很低,哪个好使用户就用哪个。”顾志诚说。因此,他们都想做一个与用户增值相关的东西,做那种“向用户收费或者服务更加干净纯粹一点的东西”。


  当时正赶上Dropbox被屏蔽,顾志诚跟黄明明都是深度用户,两个人于是合计做一个Dropbox的国内版。当时,Dropbox在国外还不算热门应用。


  他们分析了自己的擅长:首先做这个需要大规模存储,因为做过迅雷,顾志诚又在腾讯和华为有一帮好朋友,这个没问题。另一个是传输,迅雷和网际快车都是下载,这方面也没问题。最后一个技术是目录同步,国内没有一家公司做过,他们也不算落后。


  8月份项目上马,11月份出了第一个版本,公司本来准备12月份开发布会,但是顾志诚觉得东西拿不出手。


  “当时太低估这个东西的难度了。其实它的内部功能很多,除了传输存储外,还包括同步逻辑等等非常多的细节,作为Dropbox的一个老用户,我们觉得酷盘根本就没法用。”顾志诚说。准备开发布会的酒店都订好了,他们又取消了,只是很低调地把版本放论坛里,没做什么宣传。


  让顾志诚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版本,一帮Dropbox的老用户居然“很给面子”,两三个月,酷盘就获得了30万注册用户,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了。这个时候,Dropbox在国外开始爆发,在美国一下子进入了前四名,紧跟在Facebook和Twitter之后。国内的创业者开始蠢蠢欲动,每个月,顾志诚都会看到市场上冒出一个竞争对手。


  顾志诚和另外两位合伙人——黄明明和李刚,带领团队又埋头苦干了三个月。之后全公司跑到雾灵山,包下了政协度假村,2011年四五月份,又研发出了一个版本。在这期间,Dropbox的竞争对手——Sugarsync的天使投资人、红杉中国的负责人都到过酷盘,跟顾志诚交流,让他受到很多启发。


  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反响非常棒,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酷盘坐拥五六百万用户。[page]


  暴风岁月


  “如果不是我们小区安装了10兆宽带,我现在应该没干IT。”顾志诚开玩笑说。2000年的时候,他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成为“光纤到楼”试点城市,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接入10兆宽带。


  “我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多,在网上混的时间比较多。”顾志诚说,当时他只有15岁,也许网络让他学到的东西更多。163、碧海银沙聊天室、上海的电脑之家,顾志诚都上过。除此之外,他还玩红警、魔兽、玩具兵大战,得过区里红警比赛第三名。


  虽说宽带速度够快,但当时没什么东西可下,网络上就是新闻、搜索、下载和游戏网站。2000年,顾志诚拿国外开源代码做了个名为“狗狗静电”的聊天社区,一年的时间,一天的访问量达到20万,成为当时比较知名的论坛。


  因为狗狗静电,顾志诚跟那个时代做程序的一帮人都挺熟悉。之后合作做播放器的周胜军,就是在那里认识的。一些做研发程序的人,后来都跟着顾志诚去迅雷了,几个知名网站的研发人员跟他共事过一阵子。


  这个社区让顾志诚收获颇丰,狗狗静电加入了谷歌和其他一些广告联盟,高三毕业那年的暑假,顾志诚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巨款”——美国寄来一张两三万美金的支票。


  “我自己觉得像假的,父母也不太信,后来通过邮局把钱取来了,我爸爸很惊讶,因为这些钱已经是他一年的工资了,从此他也相信我做的一些事了。”这个时候,顾志诚只有18岁。


  2004年左右,网络流行下载电影,当时有几个播放软件,但支持的格式有限,很多文件都放不了。有个老外做了一个播放器,但是只能播标准电影,外挂一个解码包就能多播一种视频,顾志诚他们就把那些解码包搜集起来,全部挂进去。做完之后他们扔在论坛上,没想到需求量很大,转眼间下载量达到了千万级别。


  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一做,于是三个人分工,周胜军和他自己带的徒弟负责开发,顾志诚负责产品和推广。推广的主要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将新发布的安装包更新到主流的几大下载网站,同时一些电影光盘的制作者也会跟着更新。


  “有几个渠道走得不错,一个是光碟,我们跟渠道谈好,在光碟装了我们的播放器;一个是网站下载;还有传统媒体渠道,第一版一下子就火起来了。”究竟多少下载量,顾志诚没有做过统计,但是从各大下载网站量粗略来看,当时已经过亿了。当时光盘里的播放器名字很简陋,就叫“播放器.exe”。


  2004年,他们开始有一点零星的广告收入,一个月四五千块钱。第一个大单来自网易,一个月给他们1.6万。网易由北京分部付款,速度很慢,付了半天没付出来,远在东北的周胜军比较着急,他没钱了,电脑也坏了,只能天天去网吧发版。


  “你都难以想像,一个几千万用户的播放器,居然是在网吧发版。”顾志诚说,周胜军想自己去北京取现金,但连火车票都买不起了,顾志诚给他汇了点钱,周去北京拿到了钱,拿到钱后周非常高兴,立刻打了个电话给他。顾志诚到现在都记得那个电话。


  “那个时候感觉很好,真的是在艰苦奋斗,那是我做暴风最开心的一阵子。”


  顾志诚说,读大一的他买了一辆车,理由是方便。因为当时他不怎么在学校,过了十一点就不让学生进了。“但你开车可以进,门卫还会给你敬礼。”


  SP和易趣淘宝的兴起,让暴风迎来了爆发。


  “当时简直就是疯狂。包月扣费30元一个月,SP分给你10块,然后每个月还自动续。”暴风绑了点SP的业务,到后来,一个月的广告费达到了四五十万。


  但顾志诚觉得那一年走了弯路。


  “中间有一段时间很High,这个出差那个出差,谈这个广告谈那个广告,但我觉得那阵子我们是走了弯路,做一个产品还是得纯粹一点,赚钱的事是顺路带的。”顾志诚觉得他们那个时候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太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广告上面,所以导致了后来的出售。2006年,暴风影音出售给了某著名站长,没过多久,那位站长又转手卖给了冯鑫。


  “当时有竞争对手进来,有投资商进来,玩法已经变了,不是说你一家独大,在那里换广告就行了。”顾志诚说,自己要毕业,周胜军因为做程序太累,患了一身的职业病,两个人一合计,就把公司卖掉了。


  “有时候你做一个事赚了很多钱,但是没成就感,这就很痛苦。前面是有成就感没钱,后面是只看到广告往上涨,但是你的动力没那么大了,而且觉得有点愧对用户,因为你更新的老是广告。”


  顾志诚提起这件事来,至今感到有些惋惜。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教训,当时第一批视频网站开始出来了,我们是最应该转型为视频网站的。我们当时量非常大,一天就有几千万人在用,转型的话应该是最顺理成章的。”当时的视频网站有点像今天的团购,有几百家在做。他觉得这个机会确实是错过了,那一年过得“比较不值”。


  这个经历对顾志诚影响很大,如今做酷盘,他更加专注产品本身,对于广告考虑的不多。“你看整个软件都没广告,我非常坚持这一点。”[page]


  从邹胜龙和冯鑫那里学到的


  2006年8月,顾志诚去迅雷做了在线副总经理。因为暴风和迅雷互相做过推广,顾志诚和迅雷那边的人之前就很熟悉。顾志诚负责在线产品平台和发行事业部,做迅雷在线。整个公司,除了前台,他是年龄最小的。


  “迅雷当时比较倾向用技术降低成本,没有像优酷或者土豆那样往里砸钱,所以在线点播这一块略微慢了一点。”顾志诚说。2004年之前,互联网都是以客户端为主,在线的互联网产品很少,迅雷当时决定做视频其实挺早的。


  2008年奥运会之前,顾志诚离开了迅雷,去了北京。在迅雷,他从零开始,做了好几个东西,“很有点想自己做的欲望”,当时他已经在和投资人接触了。恰逢奥运前夕,北京进城安检很严,顾志诚托运的行李被耽搁在了河北香河,后来找DHL才拖进了北京。


  没想到一到北京,就被冯鑫拦下了。激情满怀的冯鑫当晚开车拉顾志诚去吃饭。这顿饭,让顾志诚创业后延了两年。


  “本来是想随便聊一聊,后来一聊,发现他们原来跟迅雷差不多。冯鑫一直在做客户端,也想做在线,但是或者因为资本,或者因为人手,或者决心不够大,一直没做,当时其他几个视频网站已经起来了,他觉得应该突破了。”顾志诚说,现在回想冯鑫当时已经做得有点晚了。2008年8月,视频行业已经三足鼎立。


  顾志诚去了暴风,顺带还做了点P2P的事情,“基本做成了暴风在线的框架”,一年后,顾志诚又离开了。


  “冯鑫觉得暴风的优势在客户端,客户端量大。他比较坚持在播放器右边放些在线影片,不希望往网页转。而且冯鑫是做营销出身,我是做产品出身,对产品的一些看法也不一样。我的使命完成了,也就离开了。”顾志诚说。


  当经过这两次“打工”经历,从邹胜龙和冯鑫身上,顾志诚学到了很多东西。


  迅雷的两个创始人都是海归,硅谷文化比较浓,直到公司两三百人的时候,邹胜龙还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有时候就在会议室办公,会议室经常不够用,大家就会把他赶出来。这种平等文化,让初入“职场”的顾志诚觉得很“开眼”。他也把这种文化移植到了自己的公司,在酷盘,大部分人管顾志诚叫顾或者志诚。“有时候新人来了,毕恭毕敬叫我顾总,我就要他改口。”顾志诚说。


  迅雷有咖啡吧,公司包晚餐,员工中午或者晚餐在一起吃,大家下班很晚,但早上十点、十一点就在公司了。


  “虽然后来公司到了三四百人,不能称兄道弟了,但是那一阵子确实对我影响挺大的。”顾志诚很喜欢那种氛围。酷盘现在都是早中晚三餐全包,还会加夜宵、下午茶,甚至还有现磨咖啡。


  “从迅雷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公司从100人扩张到300人,中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回顾一下,从中能感受到不少东西,这比看书或者听别人聊几个小时,深刻得多。”顾志诚说,迅雷有一段时间团队扩张太快,新人比例太高,企业文化被稀释,影响了公司发展。顾志诚对此印象很深,哪怕酷盘再进人,再进高手,他也要确保原来的人已经快速融进公司文化。


  在冯鑫那里,顾志诚对营销则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原来的思路是先有产品后有策划推广,这是迅雷的思路。到了冯鑫那里,发现这个顺序还可以颠倒。就是现有一个很不错的策划方案,第二步才考虑怎么做这个产品。”[page]


  “我们的饭要噎着吃”


  推广是酷盘的难题,顾志诚试过以前的路子,通过捆绑做推广,但是发现转化率很低。


  “因为这个东西跟暴风和迅雷不一样,播放器、下载软件,是干什么的,一目了然,因为装上就能用,酷盘装完都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所以顾志诚现在并不惧怕巨头进入这个市场。


  “对于腾讯来说,现在最紧张的是谁撼动过了它的好友关系,比如SNS、米聊,还有电商、微博,以及大家在抢的电脑桌面,这些才是腾讯的重点。”顾志诚说,“我们倒是非常希望更多的巨头能够进来,把更多的用户教育起来。因为我们是全力做这个事情的,如果市场起来的话,我们得到的好处是比较多的。”


  “国内做云存储的公司很多,但是都不太一样。像T盘、微盘跟我们做的都不太一样,受众是不冲突的。跟我们相同的是金山快盘,但是远没到竞争的程度,因为这个市场在中国就像一片荒原,长满了草,牛还不够多,大家现在关系都还不错,经常互相交流。现在需要教育用户。”顾志诚说。


  和播放器不同,酷盘的粘性很大,这也是顾志诚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像招商银行,它的用户黏性非常大,我把钱存在里面,理财经理会帮我打理各种产品,甚至去协和医院挂号都可以找招行,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而且再换另外一个银行会很麻烦。酷盘增加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像召回历史版本、即时同步等等,用户黏性很大,切换成本很高,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东西。”


  云计算在中国刚刚起步,因为没有亚马逊那样的公司做平台,酷盘只能自己做基础建设,非常烧钱。顾志诚买服务器已经买成了戴尔中小企业事业部的大客户。成立之初,顾志诚、黄明明,以及CTO李刚,三人合资。薛蛮子是天使投资人,产品还没出来,他们就拿到了SIG 500万美元的投资。但钱很快就花完了,2011年酷盘拿到DCM 2000万美元的投资。2012年,酷盘将投入一亿多用于服务器采购。


  相比第一代互联网人,顾志诚觉得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要残酷得多。


  “美国Dropbox做了三年才100万用户,还能发展那么顺,酷盘要是三年才100万,不仅没钱没用户,可能连员工都没有了。我们都是急行军,看准一个点,立马要出一个排期,要比人家快,饭要噎着吃。”


  几年前,互联网曾经出现李想、戴志康等创业明星,但最终无法撼动第一代互联网人的地位。顾志诚觉得,移动互联网也许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的一个新机会。


  “那一拨80后曝光率有些高了,其实可能曝光越晚越幸福。丁磊他们要扎实很多,当他们被曝光出来的时候,底子已经在那里了,东西已经做得很大了。”


  对于和巨头的竞争,顾志诚拿美国的例子激励自己,“你看,微软超越IBM,花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后面的Google、Facebook,花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都是快鱼吃慢鱼。虽然老一辈在各种资源上比我们强,但社会都是一代代往后推,我不悲观。”


  行业里有过一个故事,说当年马化腾跟丁磊都在广州一个论坛里,其中一个人是版主,两个人经常在版里交流。顾志诚说他每次看这个故事,都觉得很有亲切感。


  “他们那个时候一个在电信局,一个还在卖软件外包,都没公司,就天天聊天。后来两个人现在成了行业的龙头老大,从平凡到不平凡,这样的故事很激励人心。”

  • APP
  • 公众号
  • 微博
  • 知乎
中国创业者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帮助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邦公众号,带你随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人、事、钱
邦哥自留地,轻松充电,秒知圈内事
创业邦知乎机构号,带你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世界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